胡央泉
浙江省慈溪市新浦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315318
摘要:“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品格与关键能力。与其他素养不同,核心素养强调的是个人修养和国家的概念,并且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创新实践与合作参与。核心素养导向是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下对人才的新要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教学也不能只停留在过往的传统要求上,而要更多的以探索性方式培养学生,最终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一、引言
十八大以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变化,“知识核心时代”已经逐渐衰落,慢慢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在当前形势下的任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把知识输出给学生,而是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核心的素养。核心素养的“核心”可以说包含的都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格。所有的这些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尤其重要的。如果要做个比喻,那么但凡人是一棵树,核心素养就是这棵树的树根,没有树根就不能成材,而小学阶段就是养成树根的种子阶段。在这个阶段尤其要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把握核心素养要求,建立有体系的教学管理模式
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本身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的精神,尽管不同学科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重点略有不同,但是强调的一定都是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帮助,而不是单纯的做题或者考试。这一变化的重点就在于,更突出实践能力的考察和培养。但是小学阶段难以看到实践能力上的进展,也不可能在没有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就进行实践的练习,因此要牢记,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不能冒进,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如何在基础内容上做创新性的改革,重点还是要把握核心素养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最核心的素养就在于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的能力。对于提升自我思考和分析,在管理模式上的建构就需要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上入手。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和学校应当设法提升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管理模式的设计上,学校和教师都要开放思路,灵活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实际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设备,把教学贯彻到课堂内外,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教学工作设计。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新教学模式,以能力为基点开展教学
新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师必须摒弃过往教学当中的陈旧观念,摆脱以往的说教式或者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的手段必须要丰富。现阶段,素质教育的理论尚不完善,小学教师往往依旧把重心放在了应试教育的课程内容上,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只会做题或者考试,但实际的应用能力却很差。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以代数运算为主,也包含部分空间运算的内容,但整体上依旧是能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代数问题,这其实是开展新教学模式的一大助益。面对这些代数问题,教师要学会结合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面对方程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设置一个未知数x,关键是为什么要设置这个x,方程在数学当中的意义又是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些问题,然后才是实际的解决和运算。
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习惯。
以能力为基点的核心就是要一切教学都向能力提升的目标看齐,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个过程里认清什么是重点,什么是要提升的能力和素质。“思考”这个能力和素质看似很简单,但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实是有难度的。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很贪玩,自控能力不够,对于世界的认识也不够,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所以他们很难安静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而最好的解决之道则来源于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另一个特点,也就是好奇心和探索欲强。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带领学生在一个个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问题之中不断引导和探索。
四、改革不能流于表面,创新不能纸上谈兵
什么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这是很多教师和学校没有认清和认准的问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并不会直接简单的表现在试卷上或者分数上,不能拿应试教育的衡量标准来评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生的好坏。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不能把工作做在表面,只改革教学方法或者只是增添无用的游戏等形式,却忽略了同样重要的评价体系和学科定位。
核心素养的高低反映的是学生在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的方式方法,要想看到这些内容,教学评价就不能拘泥于考卷,而是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评价当中看到进步。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家长也不能唯分数论,学校更不能以考试分数为核心,只有各方共同努力,转变观念,改革才是行之有效的。而问题在于,评价应该依靠什么呢?
在这里,笔者认为,数学科目的教学要和语文教学一样,在课程设置时就要做到一个章节一个核心。目前的人教版教材往往是把所有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相关性依次罗列,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帮助知识形成体系,但对于学生而言仍然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更好的方式应当是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核心的总问题,让学生从这个总问题出发进行思考,事实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就可以挖掘出与它相关的其他内容。比如在图形的认知的课程中,不要只是把线段、直线等空泛的概念摆在学生面前,而是先要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当中见到的线是什么样子的。这种设计既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又提出了总的概念来提示学生进行思考,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知水平。并且从这里就可以发现,在整个问题设置和回答的过程里,学生都是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评价也就来源于此。
在这样的课程设置中,学科的定位就不应该是简单的文理分科或者简单的依靠计算的有无去界定,而是要一以贯之,以培养的能力来界定。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学科定位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在教学时应当牢记自己的学科定位和使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人才。万不能以传统视角去限制学生可能的发展,培养主动性、自主性以及思考能力,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邹虹.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学习为例[J].华夏教师,2017(15). [2]洪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6).
[3]杨枫林,马嘉蓝.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研究——以外贸跟单实务课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 (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