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忠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茂南中学 515800
摘要:初中化学课程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理论素养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及实践能力。在传统模式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积极性得不到调动的问题较为明显。在教学理念发展下,多元智能理论围绕学生智力研究而开展教学,有效契合学生学习水平及特点,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由于化学课程在理论知识及实践掌握上具有一定难度,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及能力极易受到抑制[1]。有鉴于此,应围绕学生头脑开发这一主线,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结合能够极大助益化学课程学习效果。
一、多元智能理论基本概述
从多元智能理论概念看,可概括为:在对学生智力表现、学习能力及实践水平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及研究后,得出学生学科学习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在衡量标准上较为多样化,涵盖逻辑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艺术感知能力、身体协调运动能力等诸多要素。多元智能理论不拘泥于学生单一层面的能力展现,而是侧重尊重并激发学生的个体能力的,在多元智能理论模式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2]。需要注意的是,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过程的把控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将理论、实践及学生特点充分结合,作为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即应融合化学科学的基础原理、化学课程教学特点范式、化学课程学生学习力分层等因素。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考虑学生多元智能开发及应用
初中化学多通过化学现象而讲授本质内容,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透过现象见本质。相应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对课堂教学目标加以明确,让学生能够清晰获取课程应达到的能力要求及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及个性特征的多元化及差异性,引入多元化智能理论,对学生的智能进行正向激发。化学教师一是要注重科学素养的传达,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掌握必要的化学常识,二是要端正学生的思想意识,将化学学习中应用到的思维技能迁移到其他课程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在初中化学有关实验教学的内容上,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让学生通过实践验证自身的判断,如此,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同时,还能够侧面起到引领学生智力发散的效果。比如,在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循,采用影像及图片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存在及用途,先期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金刚石及石墨的用途及现实依附的载体,如金刚石搭配到玻璃刀上可切割玻璃,钻石中也有金刚石物质等,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之后采用小实验,如在半瓶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水变红色后,将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投入水中,让学生分组观察现象,根据色素吸附情况来判定木炭的结构特点及性质功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肢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及人际交往智能。在试验基础上让学生归纳结论:不同元素可组成不同物质,同一元素也能够组成不同物质。金刚石,石墨及C60都由碳元素组成。木炭吸附性强,高温状态下,碳可与多种物质生成反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综合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多元智能要素的调动
初中化学相比其他学科,自身具备较强的实验性及验证性,需要在多次实践中求取真理。化学课堂与其他课程课堂的区别即在于其强调对知识的实践及证明。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对学生全面智力因素进行调动,让其能够汇聚各方面的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于实践技能上[3]。初中化学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围绕这一要素,打造实验课堂及开放式课堂,给学生营造充裕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其能够对自身掌握的化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深化。例如,在初中化学有关气体性能变化的实验上,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师主导为主的实验教学格局,考虑学生的多元智能属性特点,让学生在实验前提出自身的观察感悟及主张,然后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对气体性质原理、气体性质转化、气体原子结构等进行实操,并得出相关结论。如此,可以充分释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魅力,避免实验与理论的脱节。再比如,在金属化合物章节教学中,化学反应仅靠记忆无法深层次理解,Fe 单质置换化合物中 Cu 的化学反应中,铁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并发生化学反应,附着于铁丝表面的红色固体应为被置换出的铜,即Fe+CuSO4=FeSO4+Cu。徐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有时发现铁丝表面附着的除了红色固体,还存在黑色固体,致使学生存疑。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分析,导致黑色物质产生的原因,可能Fe 纯度不是很高,含有碳含量,也可能溶液浓度太高,两方面原因使铁丝表面变黑。发生反应后,铁丝表面附着暗红色物质,说明生成物中有铜,铜被置换出来,即化学反应方程式“Fe+CuSO4=FeSO4+Cu”无误。如此,学生从特殊中找到一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三)做好对学生化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利用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逻辑智能机逻辑思维是重要对象,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推理及换算能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重点激发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能力。相关要点如下:第一,围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这一主线,建构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给学生充分验证自身观点的空间平台。第二,针对初中化学的复杂知识点,为提高这一部分的教学效果,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模型、比较及归纳等方法,对该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总结。第三,考虑化学这一较为枯燥乏味及抽象,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的实际情况,可以运用相关教学辅助工具来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跟踪上,可以在教学素材及教学手段上进行革新,通过教学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体验,从而突破化学教学的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四)提高学生多元智能模块下的辅助学习能力
在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上,除了调用最为主要的学习能力外,还应该通过辅助学习能力的应用,深化课程学习成效。例如,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在知识点的表述上主要以化学符号及化学术语居多。在多元智能模块引导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进行调用,让学生能够全面建构化学知识框架下的理论及试验知识体系。例如,在化学术语的表达上,学生通过聆听,了解掌握该术语的内在含义及其蕴藏的实用价值;再比如,在化学公式学习上,通过书写及亲自试验,领会化学公式各化学要素之间的转换关系及操作步骤等。
结语
初中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实现了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的革新转变。在初中化学这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前期教学中存在的模式僵化及手段陈旧等问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引导,以实验教学为主线,通过学生多种智能表现方式的调动,起到学科教学及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义香.多元智能理论引领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20,(2):27-28.
[2]王萍.初中化学新课程学生多元智能评价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8,(1):212.
[3]杨美丽.浅谈多元目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丝路视野,2018,(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