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芳
安徽省宣城中学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对安徽省宣城市某省级示范高中学生数学课业负担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学习时间,作业情况,学习方式与自我感受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并作出了相应的结论与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课业负担 调查分析 学习与生活
1.问题的提出
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早已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革除应试教育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数学课业负担情况怎样?课业负担沉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减负?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原因,寻找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策,力图为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教学实践提供相应的参考.
2.调查方法
课业负担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承担的课业责任.学生的课业负担由客观负荷与主观感受两部分组成.客观负荷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数量,主观感受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感受.因此要对学生的数学课业负担做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应包括这两方面的调查.
2.1调查问卷的编制
调查围绕影响高中生课业负担相关因素展开,问卷包含三个方面:学习时间、作业情况、学习方式及自我感受等.
2.2调查问卷的施测
对问卷的施测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涉及我校高一高二年级文理科班中不同层次(创新实验班、直升班、重点班、普通班、基础强化班)的51个班级.此次调查实发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07份,有效率96.9%.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学习时间(见表1)
表1 数学学习时间的调查
人数/(%)
除课堂外,你每天大约
还有多少时间用于数学学习 A.1小时
B.1~2小时
C.2小时以上 31.5
55.6
12.9
你是否参加数学课外补习 A.正参加
B.曾参加
C.未参加 9.5
22.9
67.6
你的数学学习时间与成绩 A.花时间不多成绩好
B.花时间较多成绩还可以
C.花时间多成绩不理想
D.花时间少成绩不理想 0.6
11.1
60.2
28.1
你的休息时间与课外活动时间情况 A.充足
B.还可以
C.很少 0
29.9
70.1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的学生每天都花不少课外时间学习数学过半数学生每天约1~2小时,12.9%的学生2小时以上,有32.4%的学生参加过数学补习,7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没有业余时间,访谈中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常常睡眠不足,课上困乏现象比较多.60.2%的学生表示尽管自己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成绩仍不理想.调查访谈中,部分学生还表明参加补习并非出自个人学习愿望,且一些学生对补习效果并不认同.
3.2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见表2)
表2 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
人数/(%)
你完成数学作业时间约占当天作业总时 A. 1/6
间的比例 B. 1/5
C. 1/4
D. 1/4以上 31.8
27.2
31.8
9.2
除课本外你的数学作业本有几本 A. 1本
B. 2本
C. 3本
D. 3本以上 0
35.5
48.0
16.5
你认为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量是否合适 A. 太多了
B. 比较多
C. 合适
D. 比较少 6.1
61.1
29.4
3.4
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难度对你来说是 A. 很难
B. 比较难
C. 适中
D. 简单 15.3
43.4
41.3
0
你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吗 A. 每次都能
B. 大部分能
C. 基本能
D. 经常不能 8.3
27.2
50.2
14.3
你有抄袭过数学作业吗 A. 从来没有
B. 很少有
C. 有时有
D. 经常有 18.3
35.5
37.2
9.0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次完成数学作业占每天作业总时间大多在1/4~1/6之间,这与数学占学科总数的比例基本上相一致.多数学生有2~3本作业本,16.5%的学生有3本以上.6.1%的学生认为作业太多,61.1%的学生认为作业比较多,并且部分学生认为有些是重复性练习.43.4%的学生认为作业比较难,15.3%的学生认为很难.只有50%左右的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作业,14.3%的学生经常不能独立完成作业,9.0%的学生抄袭现象经常有.访谈中有不少学生表示课本内容简单,但作业、考试难度大,为适应考试要求,老师会补充大量内容,他们不得不做大量课外习题.
3.3学习方式及自我感受的调查(见表3)
表3 学习方式及自我感受的调查
人数/(%)
你喜欢数学吗? A. 喜欢
B. 一般
C. 不喜欢 21.7
57.8
20.5
相对于学习其它学科,你学习数 A. 几乎没有感到压力
学的压力 B. 有,但还可以应对
C. 经常怕自己学不好
D. 觉得数学最难 0
21.8
66.6
11.6
如果你感到数学学习困难,你认 A. 内容多难记忆
为原因是(可多选) B. 听得懂但不会做题
C. 进度快难以接受
D. 枯燥乏味 36.2
57.9
17.4
8.6
你课前的预习情况怎样 A. 从不预习
B. 偶尔预习
C. 每次认真预习 14.7
78.3
7.0
每天上课学到的新知识,你是否 A. 可以完全掌握
能当堂理解并掌握 B. 能大部分掌握
C. 只能理解一部分
D. 几乎不能理解 0
72.5
24.8
2.7
你对待考试的态度 A. 平常心,是检查督促学习的手段
B. 信心不足,但尚能正常发挥
C. 很在意名次,总担心考不好
D. 无所谓 14.4
37.3
42.2
6.1
你快乐吗?是否觉得学习 A. 轻松,没什么压力
压力很大 B. 有压力,但目标明确有自我规划
C. 压力大,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态
D. 不快乐,有厌学情绪 0
21.7
71.0
7.3
调查显示:只有21.7%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数学,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一般,访谈中有学生说是因为数学难学,知识点散乱,记忆点太多,听起来容易做题难等等.大部分学生面对数学有压力,66.6%的学生经常怕自己学不好,11.6%的学生认为数学最难.36.2%的学生认为数学内容多难记忆,57.9%的学生表明听得懂但不会做题.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4.7%的学生从不预习,78.3%的学生偶尔预习.24.8%的学生只能理解当堂所学知识的一部分,72.5%的学生只能大部分掌握,访谈表明主要为运用困难.只有14.4%的学生能正确对待考试,将考试看成检查督促自己学习的手段,37.3%的学生考试信心不足,42.2%的学生很在意自己的名次,总担心考不好,有考试焦虑现象.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大的学习压力,21.7%的学生对自己期望颇高,有压力但目标明确有自我规划,71.0%的学生压力大,访谈中学生表示压力有来自自我期望,有来自同学间的竞争,有来自家长的期望,希望家长能对他们尊重、沟通.
4调查后的结论与思考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目前高中学生数学课业负担仍然沉重.表现在:第一,学习时间长.很多学生睡眠不足,身体疲乏,学习效率不高.第二,作业量大.由于新教材知识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运用难度加大,而且习题、考试内容常常远不止于教材范围,迫使教师不得不补充大量内容,学生不得不增加课外练习,以适应考试的要求.第三,学习效率不高精神压力大.教材因素、教师教学因素、学法不得当等影响了学习效率,作业过难过多、考试焦虑、家长期望以及同学间的激烈竞争等,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新课程虽然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有所变革,但并没有使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减轻,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与思考.
4.1开发校本课程,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新课程模块化的教材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但知识的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坏,致使教学内容显得有些散乱、重复、断裂,无形中给师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开发校本课程,如设计学案等可以相应弥补教材的不足,帮助学生强化双基,让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方法,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2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增效.一精心备课.在深钻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备课,做到备过程、备语言、备板书、备习题、备教具.二减少时间损耗.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作好上课准备,合理提高课堂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教学效率.三改变课堂结构,达到讲、练、查结合,知识点落实,体现精讲精练.四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通过投影、视频等多媒体作用于学生各种感官,以增加直观性和形象性,增加信息传输量,提高学生储存记忆的速度、效率.
4.3优化作业,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首先要精心筛选,题量适宜,难度适宜.作业要做到能覆盖不重复,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设计作业量.并且作业要以巩固基础为主,然后设置一定难度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注重知识层次性,能力训练梯度性,由易到难.其次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以巩固性为主,兼顾趣味性、实践性,可以有书面作业、口头表达、实际操作等等,体现学科特点.再次要兼顾差异,作业要求层次化.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兼顾各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差异,布置不同要求层次的作业,设置基础题、提高题、选做题,分层推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质量地完成作业,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负担得到减轻,尝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4.4加强学生心理保健教育,减轻心理压力
加强学生心理保健教育,启动学习活动,减轻心理压力.每一位教师要按照《心理教育实施方案》认真做好心理教育工作,要自觉用心理学原理指导自己的工作,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要进一步优化师生关系.建立轻松、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严禁讽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实施成功教育,实施鼓励性评价,分层次订目标,按目标进行评价.与家长协调一致,共同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减轻心理压力.
4.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训练,制订学生上课、阅读、作业、自习、复习等习惯,并进行强化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优化学法,可以成立学法研究和考评小组,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努力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如求知欲、自信心、意志力、独立性、创造性,尤其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树立精神支柱、克服惰性心理.指导学生科学用脑和合理使用时间,努力使学生学习时间“增值”.
参考文献:
[1] 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师延苓;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与功能[J];吉林教育;2005年03期
[6]蒋旭升.简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J].考试周刊,2013(1):180
[7]、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8]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2]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