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振超
泰安市岱岳区卧虎山小学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学生这个阶段年龄比较小,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这也使学生无法真正将自身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课堂讲解中,在讲解语文阅读题期间,有时会出现学生听讲不认真等情况,而这种情况下开展语文阅读题教学,自然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今后在面对相同或者是类似问题的时候学生也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可见,加强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教学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其能够改进语文阅读题教学,也能让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思维品质在课堂上得到发展,这样学生在面对阅读题的时候自然知道如何处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且是学生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语文朗读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时的情感表达能力。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循序渐进地加大朗读的次数,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以及目的
广义上来说,阅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它并不局限于文本的解码,也就意味着学生通过阅读这一活动可以理解所读的内容,通过批判性的方式来分析它,并将所读的内容融人自己的背景和个人经验中。只有这种全面和深刻的阅读教育才能使学生走人真正的文学世界中。小学生处在阅读的黄金启蒙年纪,在这一时期对阅读训练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促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听、说、读、写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全面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可以通过阅读学习许多优美的词汇和典故,并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此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逻辑思维模式,以及发散思维的方式。在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以及逻辑思维,可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优秀文学作品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增加知识,更加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是通过文字表达或者口头交流来表达自己对所读文字的理解。把通过阅读得来的信息加上自己的理解来构建出新的思维模式,因此,经历不相同的两个人,得到的阅读体会也不一样。小学中年级的语文阅读的培养重点在整个的综合素质上,通过阅读来培养良好的人际处理能力,处事态度以及创新精神。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侧重在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能力,鉴赏分析能力,以及对写作的指导作用。在阅读中培养的每一种能力互相作用,在对文章的理解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现阶段的阅读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导地位。在阅读中没有指引学生去思考,而是反客为主地代替学生去思考。由此可见,阅读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上的作用十分重要,而现如今的阅读教学却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想要达到一个有效且持续的阅读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简单的阅读技巧还应该利用一系列不可或缺的小策略来实现真正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小策略将唤醒学生内心渴望阅读的小宇宙,为学生以后的阅读铺平了道路。
二、目前学生朗读中遇到的问题
(一)在朗读过程中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还较低,也不习惯查阅文章中不认识的字词,当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他们不认识的字词时,就会大大降低继续阅读的兴趣,觉得阅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很多语文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朗读时,并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提高。
(一)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求过低
朗读是让学生把文章中的情感通过富有感情的声音表达出来。很多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读一两段话,录制一个朗读视频上交给学校,就算完成了任务。但是,学生并没有通过朗读体会和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而教师也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无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就不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教学的策略
(一)让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对于识字能力不高的五年级学生来讲,人手必备一本字典是进行语文学习和阅读的前提。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其中的生僻字或自己不认识的字,看准这个字的字形,根据其部首查阅字典,找出这个字的正确读法。宋代的朱熹对朗读提出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朗读时,应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不添字,不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达到全文通畅顺读的效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字词查找和朗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趣和朗读能力。
(二)紧跟行文线索,从线索中挖掘解题思路
语文阅读题是教师出的,自然也有一定的出题思路,这个思路大多是按照文章中的情感来进行拟题的,有时候是按照文章线索来出题的,所以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语文阅读题目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之上可以从这一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具体而言,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题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紧跟文章行文线索来探索出相应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自然也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理解,并且有效紧扣文章线索来形成带入式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感知和体验,真正帮助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形成良好把握。在具体的语文阅读过程中,阅读题目大多与文本线索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线索出发来展开主观性、目的性的解题。
(三)、悟情理意味之深,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学生能够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感悟到这篇文章真正想表达的意味之时,情感体验也就升华了。学生自学习语文以来,或许所见文章背景有相似之处,但是所含意义却各有千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文章,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能够帮助学生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阅读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不是一页纸、一些字,而是具有生命力的物品,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引导学生在阅读渐入佳境,升华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期间,阅读教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阅读题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真正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实践中积累知识、提高学生解题技巧以及阅读思维。为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五年级阅读题教学课堂之上,一定要及时创新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堂之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为学生塑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自然能够在语文阅读题教学课堂上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华英.提高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J].小学时代,2019(17):45-46.
[2]韦选评.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06):190.
[3]郑子华.分析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04):43.
[4]刘影.提高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3):24.
[5]屈彩芳.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