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德州市庆云县庆云镇韦家小学 253700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提供的书,那就是学校。只要有了书,孩子们就有了阳光,有了成长的空间。”在语言学科的学习中,阅读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一月一主题的主题阅读有利于使学生在归类的主题阅读学习中自主探索出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同时基于阅读下的实践活动能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教育。因此促使主题阅读更深入的落实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主题阅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意义所在。本文将主要就当前阶段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与开展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策略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活动
引言
主题阅读是所有阅读中最系统化的阅读,也称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中,阅读者会读很多书籍而不是一本书,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主题阅读比较复杂但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在主题阅读中,学生能够通过对某一主题文本的学习,提高文本阅读的探究性和合作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通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在将同一类型文本系统组合和分析的过程之中,找到阅读的规律和学习语文阅读的方法,从多篇阅读中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阅读内容
教师要想真正的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就要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主题阅读活动之所以能够让学生爱上阅读,主要是因为阅读内容贴近学生们的生活,跟学生们当前所学的主题相当密切,跟学生们的知识点、兴趣点相符。每次在制订相应的主题计划时,教师应该根据主题为学生选择相应的书,让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内容感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地进行探索。将主题阅读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也能够促进学生将阅读内容与自身的生活结合起来,认识到阅读活动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在阅读中发现生活的奥秘。
例如,在主题活动《春天》开展过程中,我们把学生们对春天树木、花草观察的变化过程,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蚕宝宝的变化都和学生们一起记录下来。有关春天的故事,还有学生们收集的有关春天的资料。他们以美术形式表现的春天的特征,也都一一收藏下来,制作成了一本“春”的大图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主题阅读之中,也能够将主题阅读与自身的生活结合起来,实现主题阅读内容的生活化和形式的多样性。
二、组织开放式的阅读活动
开放式的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往往不喜欢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扰,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学生阅读时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不要过多的干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要根据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特点,从学生熟悉的学习背景导入,利用他们熟悉的内容进行阅读背景的导入,更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根据阅读开展的需要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和实施,让环境与学生巧妙互动。通过这样的无意识指导学生在主题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室也可以采取在学中玩和在玩中学的主题活动,实践方式,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内容逐步从连词成句、到说一段话、直至一个故事。
借助这种开放式的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能够真正的爱上主题阅读和实践活动。
三、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交流与感悟
教师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时,要注重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的交流与感悟。主题阅读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选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喜欢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家长,教师同读一本书”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充分地证明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学生、家长、老师同读一本书,每天读相同页数,并写下阅读感受,一起交流体会。教师、家长、学生将感受写在记录卡上,学生将老师感受带给家长,将家长感受带给老师。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新的感悟,也能够在相互交流和感受互换的过程之中,形成新的阅读思路和阅读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更加的积极主动,他们非常愿意向教师和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阅读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自编书的形式带动家长参与,鼓励学生更深入的阅读。当学生形成阅读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把阅读活动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收到好的阅读效果,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
《综合行动纲领》中倡导:“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而言,应该采取措施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作为学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个渠道的宣传与沟通,了解家长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关注,并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结合,实现有效的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的能力的稳步提升。学校要为家长与教师之间搭建一个家校共育的沟通平台,家长参与活动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家长多方支持学生,乐于分享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种资源。例如,本校就开展了亲子共读的活动项目。通过亲子共读,学生能够与父母在一段时间内共同阅读一本书,并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也会定期的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带到课堂中来,这样做家长从旁观者的地位中解脱出来,在阅读过程中发挥着主体地位,能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即使教师的教育目的也是每一个家长的追求,通过有效的家校共育,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插上更丰满的羽翼。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到主题阅读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的重要意义,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观念,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园园.主题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2020,17(19):114.
[2]卢长芳.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J].求知导刊,2020(11):78-79.
[3]李兰丽.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0(1):76.
[4]虞冬英.主题学习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