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军
榆林高新中学 719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当前的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升,从而强化高中生的实践能力,使其通过学习得到综合性发展。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及授课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提升其在高考中的应对能力,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应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实践
引言: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理念与方法较为落后,仍以提升学习成绩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使得课堂教学极为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消极怠慢.对此,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授课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分层走班教学策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学意识,从而使其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效果得到强化。
一、尊重个体差异性,分层预习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高中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理解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同时也具有了一定自主学习能力[1]。由于学习基础以及对知识理解能力的不同,使得高中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个体的差异性导致在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预习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会使其在预习中发展自身的薄弱点,从而在听课时更具针对性。对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预习的方式,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提升学习的效率。
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集合》为例,在对本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之前,可以为高中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使其开展自主预习活动,预习任务要体现出分层的特点,比如: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高中生,可以使其通过预习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等;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习,可以使其通过预习,依据集合的相关知识内容,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效归类,并体现出集合的思想与知识内容,从而使其通过预习,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初步的了解,同时发现理解困难的知识内容,在听课时更具针对性,同时在授课时教师也要依据高中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帮助学困生树立对学习的信心,使课堂教学质量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二、依据具体学情,分层提问
数学学科在高考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学习效果以及学科素养对于提升高考应对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素养的培养[2]。课堂有效提问不仅可以有效集中高中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听课状况进行有效掌握,将其作为调整授课方案的依据。对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依据具体学情采用分层提问的方式,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弧度制》为例,在对本知识进行讲解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同时为了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集中高中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在授课时,要采用分层提问的方式,从而帮助其提升学习的效果,对于基础薄弱的,可以提问基础性的问题,例如:弧度制的定义是什么?弧长公式、面积公式是什么等;对于基础扎实的,可以上升难度,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例如:角度与弧度的转换、角的集合与实数R之间的关系等,同时可以使其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其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学困生的基础得到巩固,从而使其树立对学习的信心,体会学习的快乐与价值。
三、结合学习差异,分层练习
在传统的教学以及练习中,教师采用的都是“一刀切”的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导致学困生在学习以及练习中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长此以往会使其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其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消极怠工,在练习时敷衍了事,无法达到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的目的。对此在进行课堂训练或是布置课后作业时,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差异采用分层训练的方式,强化学习效果,使教学质量从整体上得到提升[3]。
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为例,在对本知识内容讲解完成后,为了有效巩固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练习以及作业要体现出分层的特点,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为其布置具有开放性的试题,比如在解题时追求方法的多样性。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可以布置有关平行与垂直求法的习题,帮助其巩固基础,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使其在学习以及练习中,能够认真对待,使授课质量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其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学习基础以及能力的不同,使其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走班制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帮助其树立对学习的信心,提升其在高考中的适应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总体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延勇.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9.
[2]经宝.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9.
[3]刘璇燕.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0,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