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娜
两江新区、重庆为明学校、
两江新区金福路1号
摘要:“深度教学”的模式已在数学界广为推广,从刚开始的模棱两可到现在的深入学习,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深入教学?通过查阅资料和平时上课中的教学经验中得知:深度教学,并不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不是指教学内容越深越好,而是相对知识的内在构成要素而言,知识教学不应停留在符号层面,而应丰富教学的层次,实现知识教学的丰富价值和目标(1)。深度教学是由知识的性质和内在结构决定的。
关键词:深度教学 知识结构 策略
“深度教学”的课堂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作为课堂评价的落脚点。笔者根据数年的小学教学实践,并结合多次深度教学主题学习,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深度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的三大策略:
一、以“情”促学
我理解的以“情”促学,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二是“情景”。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纵观2001年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现行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难发现,数学教学目标呈现出“知识、技能--知识、技能、能力--知识、能力、思想--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的演变轨迹(2)。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不用说深度教学的课堂。良好的情感教育,正是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素质,让深度教学落实在伴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去教,学生带着情感去学,这样的课堂才能深入学生内心,在思想上有共鸣,在知识上有迁移。
我执教人教版四上数学广角《田忌赛马》这节内容的时候是这样设计的:先以“与老师一起玩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为导入,唤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播放“田忌赛马”的故事和生动的课件又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明白了田忌在第一次比赛中获胜的原因——改变了对策。在讨论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整理各种方案,给学生充分时间和广阔舞台进行展示与交流,验证田忌能胜齐王方案的唯一性。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难前进。最后设置了生活中的情景两个小组进行“跳绳比赛”如何利用策略获胜,让学生了解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整节课多次加入情景教学,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抛出“如果改变两组里实力较弱的一组中的一个数据,又会出现什么结果?”以“情”促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索思考的情景中,多次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合作能力。让课堂充满情感,老师不当权威,不灌输结论,这一环节则是知识的拓展,最后情感上的教育体现是:在现实生活中实力远远比策略更重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浅层的知识只能简单模仿,而深层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体现了深度教学下的以“情”促学,学生深度参与下的高效课堂。深度教学是一门任重而道远的艺术学习,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情”促学,无疑为这一门艺术锦上添花。
二、以“问”促教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为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3)”,一节深度教学的课堂,问题串则是教学设计的精髓。有专家曾说过:“判断一节课教学设计的好坏,设计的问题很关键”。教师从实际课堂出发,每节课的“主问题”一定要精、准、展,即体现数学学科的精简、准确、拓展等特点,老师不需多言,几个问题的抛出就主导了整节课,引导学生去突破重难点,颇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平时的课堂上提问也要有层次性,较简单的问题让学习稍差的学生回答,使他们有平等的机会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给优等生提问题要体现难度。遇到高阶问题需要起到一个示范性作用,为其他学生打开思维模式找到解题方法那就需要特优生来回答,然后请听懂了的同学进行复述再现,强化记忆理解。
还可以利用课堂上有学生回答出错的题目,请小伙伴来帮忙理清思路,激发同学之间互帮互助。
例如在人教版四下《有关0的运算》这节内容中,主要让学生归纳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能够根据几种运算得出0在计算中的作用,特别要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为除数?这讲内容抛出的几个核心问题是:1、你知道哪些关于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2、0能否作为除数?如果用0作除数会怎样?3、0为什么可以作为被除数?课堂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计算中关于0的运算有哪些?然后分类整理哪些结果是本身或0的?接着抛出主问题:0在除法中有什么特殊性?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举出例子证明0不能作为除数是因为找不到一个和0相乘的数得被除数,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通过提出质疑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串进行不断的思考、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不断填充自己知识的内驱力,从而达到深度教学的以“问”促教。
三、以“实”促评
深度教学的课堂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更主要的是在深度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强调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调动人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在有效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并有策略地融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以统整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最终老师和学生达到多维度的收获体验。“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正是深度教学的体现,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实现了多维度的评价模式进行以“实”促评。
我在执教《三角形内角和》引入新课后,让学生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然后就是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将三个内角剪下,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所拼成的角是一个平角,得出1平角=180°,即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除了量、拼还可以动手折,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到一起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或利用正方形或长方形沿对角剪开,剩下的角的度数和相加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可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执教五下《图形的运动》---旋转的奥秘,本课我设计了玩一玩、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等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从旋转出美丽的图形开始观察到出示钟表上“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让学生独立思考描述出旋转的方向,通过交流理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再利用模仿钟摆的运动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围绕旋转中心可以任意旋转角度。由一个点,到一条线段,再到一个三角形,从点线面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带学生理解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要求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愉快地学到应有的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实物化的教学 方法使学生对旋转的运动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向深层次探索。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课堂设计主要通过以“情”促学、以“问”促教、以“实”促评三大策略实施。其实就是在教和学之间建立一个可以相互转化的通道,老师教的轻松自如,学生学的津津有味。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架起来了,通道自然就顺畅了很多。作为教师深度教学的课堂就是充分理解学生的课堂,是让学习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课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促进自身学习与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间接兴趣(5)。教给学生建立知识结构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网,一道题到一类题,一节课到一个知识框架;作为学生在深度教学的课堂上能把“教的东西”转化成“学的东西”,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停留在表层而是更为深刻、更为丰富、更为有趣的智力探险。深度教学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生成的东西,思维的碰撞、模型的建立、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未来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6),对数学学科才能保持持久性的学习动力,彰显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 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09.
[2]梁秋莲.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小学数学教育,2005(7、8).
[3]杨花.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J]. 陕西教育(教学), 2006, 000(001):59-59.
[4]庞舒勤, 赵庆林. 让学生体验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 人民教育, 2013(22):42-44.
[5][6]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