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让小学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 李林云
[导读] “数”、“形”是数学科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李林云
        临海市哲商小学  317000
        摘要:“数”、“形”是数学科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在解决数学难题时合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简化复杂、抽象的难题,提高解题效率。在本文中,笔者从目前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教学策略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对于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内容,采取精讲多练的方式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知,促进其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以形助数,增强数学学习体验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较好的数学感知力,在进行一些数量关系运算时,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仅凭借数字进行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反而会导致其产生数学畏难心理。对此,教师可利用图片直观性的教学特点,将复杂的数量关系以画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1]。借助图形,明确数学题目中的变量、不变量等内容,从而增强其数学学习体验,提高其解题积极性。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针对“的答案是多少?”这一习题进行训练,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一张图片中四朵花为一束花,一共有三束花;一张图片中三朵花为一束花,一共有四束花。通过观察图片,同学们异口同声得到了答案:“老师,图片里一共有朵花。”这时,教师对知识进行引入:“个的答案是,个的答案也是,所以我们说,的倍答案是。”在图形的对照下,同学们很快理解了“倍的概念”。这时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是多少?”通过写写画画,同学们得出答案:“。”
        二、以数解形,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1.以数解形解决几何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到许多几何方面的知识。几何图形虽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在解决相关问题是,必须借助“数”进行计算。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以数解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几何图形的特点,并为其赋予特定的值,从而将其不同的形状以同一种方式表达出来,降低习题难度[2]。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长方形图片,并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图片中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呢?”有同学回答:“找一根毛线,围绕着长方形转一圈,毛线的长度就是它四条边的长度。

”这时教师进行追问:“怎样得出精确的面积数据呢?”在同学们感到困惑时,教师渗透以数解形思想。测量长方形的长、宽,并为其进行赋值,通过数的计算得出形的答案。这时,同学们拿格尺对课件中的长方形图片进行测量,得出数据:长,宽,通过对数进行计算,同学们得出很快得出答案:“长方形的周长时。”
        2.以数解形增强空间抽象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抽象意识有助于提高其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围绕着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教具的外在表现[3]。在观察“形”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对物体进行计算、判断。这时,学生利用以数解形这一观念,通过公式、规律对抽象的物体空间进行概括。通过观察实物、建立模型、进行赋值,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并提出问题:“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同学们一时间不得要领。这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模拟长方体的展开模型,得到六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这时,同学们对长方体进行长、宽、高的赋值,并将其带入到不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当中,很快得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数形互译,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在充分掌握了以数解形和以形助数的数学思想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图形的方式将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展现出来,在对图形进行直观的分析、联想之后,将图形转换为数学公式。通过数形互译,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解题效率大大提高。
        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的研究中,面对“鸡兔同笼,一共有个头,个腿,请问鸡、兔各几只”这一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同学们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比如画个头,每个头上添上条腿,再将多余的腿添加到“头”上,很容易就得到了兔子和鸡的个数。对照着所画的图形,引导同学们进行计算:假设笼中全是鸡,则有条腿,剩余条腿放在“鸡”的身上,则是,可得出鸡只,兔只的答案。
        结束语:综上所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全面的综合考虑课堂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对典型例题进行训练,培养其以形助数、以数解形的数学思维方式,使其能够通过写、画高效解决数学难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红梅.借助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J].江苏教育,2020(81):68-69.
[2]陈小英.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龚朋军. 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