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心灵,打开心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化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巫霞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事业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

        巫霞
        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镇羊耳小学    5515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事业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学质量的衡量不仅仅以学习成绩为指标,德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这对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研究中以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学为例,遵循“走近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的德育教学理念,重点阐述如何从艺术角度促进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艺术
        引言:品德教育是教学的核心,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品德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班主任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将“德育”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但是纯粹的将“德智体美”等教学内容,会较为乏味和枯燥,因此如何教导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品学兼优的学习能力成为德育工作艺术性的关键。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应秉持“成才、成人”的教学理念,加强品德教学原则的建立,提高教导学生的目的。
        一、增加对学生心理建设了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学生仍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同时也具有幼稚的一面,自制力不强,易冲动,虽然观察能力和思维辨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容易叛逆,情绪易极端化,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不能够正确的评估自己,导致孤傲心理的形成。针对小学生这种心理现状,班主任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细心的培养与指导,对发现的学生各种心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尽早分析,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够在良好的关系相处的过程中,成为彼此乐于分享,乐于倾诉的对象,同时,教师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念,避免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行为出现偏差等。小学生的心灵是相对脆弱的,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工作开展的主导者,应避免外界环境影响到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思想,保证学生具备一颗纯粹、善良的心灵,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关键,是促进班级内部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源泉,不仅需要营造谦和的师生、生生关系,同时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爱戴,加强沟通和交流。小学教学环境中,很多学生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矛盾,导致出现学生间吵架,甚至打架的现象发生。这种行为现象对于一个班级的健康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科学调节学生间关系,积极开导学生,尽量尽快的弱化学生间产生的矛盾,号召学生建立起谦卑的为人处世作风,遇到矛盾时能够积极思考、善于理解,及时的化解彼此矛盾。
        例如,班主任要重视构建一个谦让、互帮互助的班风,班风正,学生之间的矛盾才会少,也会表现出更加团结的一面。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要及时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招生,并针对性的制定针对不同学生的德育教学方案,让学生得到个性的绽放。其次,班主任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班级风气,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同时,给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这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设。


        三、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机会
        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地进行交流,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大家都相互了解才能减少矛盾的发生。班主任应该与每一位学生都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正确、快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会让教师找到良好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在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时,班主任可以很快帮助学生解决。班主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德育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第一,教师要正确的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会心理换位思考,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够看清德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班主任教师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适当的给予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同时,学生也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考虑问题,了解教师的良心用苦,从而积极的配合教师做好德育教学工作。
        第二,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失败,共同享受成功。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对立,而是平等互利。在管理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共同努力,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这也是德育教育的至高境界。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学生见识到教师的努力,学生将其作为榜样,努力学习,激发斗志,培养宽广的胸襟,无形中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此外,以家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的那一刻起,学校就要对学生负起责任。学校对学生负责任的形式很简单,通过班主任管理学生在校发生的各种问题。班主任是学校联系家长的重要桥梁,学生在校的各种行为都要受到班主任的监督,班主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成长的关键人物。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通常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依然是父母。当学生回到家里时,父母的实际行动才是影响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用错误的行为影响学生,那么这种意识就会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之中,久而久之,有时学生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做出错误的行为。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和学生家长沟通,向家长传达正确的价值观,让家长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以家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做才能在根本上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
        结束语:作为小学班主任,既承担了班级的日常管理,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素质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在班主任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小学生的个人品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可行性高的德育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王财儿.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0(87):20-21.
        [2]贺庆庆.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尝试[J].小学生(下旬刊),2020(11):14.
        [3]董淑蔚.德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作用[J].天津教育,2020(29):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