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朱红梅
[导读]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

        朱红梅
        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   321017
        摘要: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该阶段的知识相对小学而言难度有所提升,也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初中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计算能力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快速的解决数学难题。本文将立足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制定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以此有效的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所谓“计算能力”,它是相对于数学学科而言的,指个体在数学上进行的归纳与转换能力,即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利用简单的公式或方法进行转换的能力。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难度有所增加,计算要求也在不断延伸,这就需要初中生自身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以此才能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立志于培养初中生的计算能力,以此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有目的的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计算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1]。因为,“数学”顾名思义是指“数字上的学问”,由此可见计算是了解数字学问的主要手段,也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它在某种意义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解题速度,以此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其次,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计算的地方很多,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也是其自身计算行为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过程中,初中生也会遇到算数慢、不准确、不熟练等现象,导致很多学生习惯性的依赖计算器,从而产生许多不良现象,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初中生解决算数慢等问题,以此改善他们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把握计算过程,注重演算草稿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初中生的计算能力,就应该规范他们的计算过程,确保其计算过程的正确性和有序性,以此才能有效的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计算训练。首先,计算规范是一种有效提高计算质量的保障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计算格式,将每个计算题的公式和命题应用清晰的罗列出来,以此保障计算过程的工整和正确性。其次,草稿是正确开展计算活动的主要手段,初中生受性格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大多数原因都是因为“马虎”,而导致“马虎”的原因则是演算草稿过于凌乱,无法寻找其中的重点知识。

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把握初中生的计算过程,引导他们有效的利用演算草稿,运用草稿将计算题的思路和公式等内容罗列出来,以此方便后续使用,提高计算效率和质量。以浙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课为例,教师为了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计算能力,就应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使用演算草稿,在让他们计算一元二次方程计算题时,应该引导他们将方程组的解法和公式的列法工整的书写在演算草稿上,以此提高他们后续的解题效率。
        (二)增强计算训练,培养科学的计算习惯
        任何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少不了训练的辅助。所以,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不能缺少计算训练[3]。因为,训练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训练中他们可以轻松的发现自己对某个知识认知的缺陷所在,以此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改正,进而提高他们对该知识全面的认知。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增强计算训练,运用课本教材的习题或辅助资料的作业等等,不断锻炼初中生的计算能力,不断优化他们的知识体系,以此培养初中生科学的计算习惯。以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出一道相对简单的生活性较强的有理数计算题,例如“若已知圆形花坛的半径和中间正方形底座的边长,怎样计算花坛的种花面积?”以此引导初中生进行计算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确保循序渐进,有效的加强计算训练
        初中生受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在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不仅跟他们各自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关,还与他们以往接触的教育机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时,应该循序渐进,适当的放慢讲题精读,讲题的过程和步骤要精细,以此满足每一个初中生的计算能力。并且,教师在进行计算训练时,还应该鼓励学生静下心来,认真的对待每一道题,并正确的审好每一道题,以此在长期的积累的训练中,逐形成属于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素养。以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运算》一课为例,在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训练时,例如一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把握题目,将有理数运算的法则运用其中,并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征,精讲、细讲解题过程,以此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它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促使他们更加轻松的掌握化学、物理等理科知识。但是,培养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简单完成的教学任务,而是需要教师和学习给予一定的重视,并切实做到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增强计算训练,培养初中生科学的计算习惯等等,才能有效完成的教育指标,是影响初中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振萍.浅议新课标下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薄弱的原因及改进措施[A]..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2018:1.

[2]张永兴.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随红侠.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