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韦菊杏
[导读]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学

        韦菊杏
        广西桂平市蒙圩镇林村小学    537200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学,需要数学教师带领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基本的认知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掌握一些初级算术能力和统计能力,从而能够为之后的数学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随着教育的深入与发展,教育者也对自己所采取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更加注重带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得到相关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还没有充分的判断和认知能力,因此在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启迪之后,能够得到相关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数学学科,虽然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但是通过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帮助小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得到各种思维以及能力的开发。那么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当前阶段的数学学习情况适当增添一些有效问题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得到较高效率的学习和掌握情况。那么下文将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进行探讨。
        1 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创设一些有效问题情境的概况
        1.1 运用成效不明显
        对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教师为了丰富教学环节,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而所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话,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但是当前许多数学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等情况,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没能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进行创设问题情境时,可能会出现问题表述不当、创设不合理等情况,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理解难度,学生与教师之间就缺乏积极的互动和交流,那么就没有带来明显的成效。
        1.2 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不能因材施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与能力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的关系,从而便于对教师能够直接性的提出问题。但是由于当前许多教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未能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不够充分,那么教师就不能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对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把握好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能够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切感。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2.1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假设
        上文对当前数学教师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尝试情况进行了分析,那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有限的数学课时,从而促进学生得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那么教师需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把握教材与情境的结合,从而创设与课堂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比如: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角的理论知识时,对角的区分可以借助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和发现生活,从而找出生活中存在的锐角、直角与钝角,那么就能够在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与联系的过程当中加深对角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实现合理构建教学环节的目标,从而得到教学效率的提高。
        2.2 创设的问题需要具有实践性
        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时是有限的,而要想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小学生中贯彻数学核心素养。那么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前做好备课的准备,从而对每个教学环节以及引入的有效问题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设计,那么教师需要提高创设的问题的实践性,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在对理论知识了解之后能够及时得到应用的机会,通过思考或者联想的过程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教材内容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实践性能较强的问题情境,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形状的概念时,不同的形状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应用,那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并让学生自己对不同形状进行绘制并统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区分能力,还能够在实际操作时得到算术能力的提高。
        2.3 提高教师的自身教学修养、专业水平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启蒙教育,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陪伴小学生健康成长,并在日常教学中对小学生相关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因此教师自身需要积极接受一些专业培训,尤其是应该对小学数学教育进行积极的经验积累,从而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能够对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行完整的梳理。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理念,对小学生应该采取合理的、正确的教学模式,将自己的教学修养积极的应用和表现在数学课堂中,从而引导和影响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带领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能够具备充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情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应该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需求采取一定的教学创新。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数学素养的渗透,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积极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并积极的跟随教师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从而能够借助数学概念以及理论知识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得到学习情况以及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6.(09):99.
        [2] 张官玺.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J].新课程(上),2018(02):158.
        [3] 王欣.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8):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