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防灾减灾教育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张艳
[导读] 中学地理教师要将地理教学与防灾减灾教育融合起来,

        张艳
        陕西省榆林高新中学

        摘要:中学地理教师要将地理教学与防灾减灾教育融合起来,在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本文就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落实防灾减灾教育的应用做如下简述,希望以此提高学生防灾减灾能力和意识。

        关键词:防灾减灾、地理教学


        一、依据课本素材教授灾害的基础知识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与灾害有关的地理知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与地理学所研究的“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都息息相关。因此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是传播防灾减灾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充分挖掘防灾减灾教育素材,传播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通过地理灾害教育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关的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例如自然灾害的定义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如飓风、地震、海啸、干旱、洪水、火山爆发等;
        二、掌握灾害发生的原理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了解预防和减少灾害发生的措施,减少灾害发生是所造成的损失。例如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如: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因素)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自然环境恰恰具有这些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从荒漠化和人类的关系来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活跃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的影响日益加强,这种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更为显著。


        三、了解灾害发生的规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任何自然灾害的发生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知道各种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就可以对灾害进行前期预报和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寒潮涉及面较广,我国北方地区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北部等地均是寒潮频发的地区。寒潮发生的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发生在春季的寒潮天气与冬季的寒潮天气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比如今年1月中下旬发生那次强寒潮天气是发生在隆冬季节,隆冬季节基础温度比较低,在发生寒潮过程的时候最低温度降幅比较明显。而春季是冷暖交替的时节,受暖湿气流控制升温比较快,寒潮到来后气温下降幅度比较大,尤其是最高气温降幅较大,最低气温降幅则不是很明显。
四、掌握防灾减灾的方法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近年,我国每到夏季发生大到暴雨,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严重的洪涝灾害发生以后,不仅会造成群众财产上的损失,严重的还会造成一些伤亡,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甚至引起疾病的爆发和流行!洪涝灾害如此可怕,合理的防范可以有效减少伤亡的发生,掌握洪涝灾害防灾减灾的方法,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洪涝灾害来临前防灾减灾:关注天气预报和洪涝灾害预警信息;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家中常备应急浮生装备,如逃生绳、救生圈。洪涝灾害来临时逃生指南:洪涝灾害来临时,应迅速往高处转移,但不可攀爬电线杆;被洪水围困时,要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或使用哨子、色彩鲜艳的衣服、镜子反射光等发出求救信号;受洪水围困后,除非洪水冲垮建筑物或漫过屋顶,否则不要冒险涉水逃离;被卷入洪水时,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实践证明,掌握一些防灾减灾措施能够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防灾减灾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防灾减灾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倩.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灾害教育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2]曾瑜婷. 赣州市灾害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3]王盼. 灾害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与设计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8.
[4]杨洪亮. 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7.
[5]曹诗淇. 论灾害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