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荣
贵州省纳雍县左鸠戛彝族苗族乡福和希望小学 553312
摘要:孩子小学时期的班主任担负着他们的团体管理、引导教育等方面的重担,在孩子的启蒙阶段起着尤为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行下,对现阶段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们管理的工作产生了悠远的影响。老师们也在人本思想的熏陶下,完成了从领导者过渡到引导者身份的转变,开始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与思想素养的栽培。对于班级领导者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面临教育观念落后、管教方式单一等方面的弊端,教育工作者应边实践边融入以人为本的观念,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宽广更有前途的平台。
关键词:教育活动;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引言:人本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指班主任在对孩子进行教管过程中,以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为最终目标。着重观察每个孩子表现出的区别,通过认真研究他们的发展需要,对团体管教准则及孩子的引导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在整个过程里,老师首当其冲要体现出自身的思想品德、加大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为孩子树立起优异的标杆,并逐步完善更高效的交流方式,提高整个团体的综合水平。
一、班主任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1.忽视了孩子的发展差异
在孩子的小学时期,他们的对社会的认知与价值观还未大规模形成,导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制力普遍较差。因此,老师要更加注意集体纪律的科学化管理。现阶段,有一部分学校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幼儿时期就已经着手强化孩子的主角意识,鼓励孩子们踊跃参加集体管理,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但目前有一部分老师传承了守旧的思想让他们仍坚持老一辈的教育理念,反复给孩子灌输班主任才是具有权威地位的想法,导致现在孩子们参与团体管理的想法不高,无形中增加了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的难度。
2.老师的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都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教育人才都形成死记硬背、一刀切的教育观点。在素质教育观念广泛传播的现在,老师们开始逐渐接受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班主任被传统思想所羁绊,没有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考试成绩成了衡量孩子未来前途的标准,对孩子其他方面才华比较漠视。导致孩子由于经常性的不被漠视,从而内心逐渐厌学、叛逆。
二、根据人本思想如何提高团体管理水平的措施
1.拓宽师生沟通渠道,关注孩子的成长
小学班级的教育重心与其他教育阶段截然不同,班主任应时刻看重学生的感观变化与心理思想,平时言传身教以德服人,和学生之间构造一个更高效的平台,才能让孩子真心地讲述自身的需要,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老师在对孩子举动、思想进行引导交流的同时,不要只看到孩子外在,要善于发现孩子举动后的其他原因。如果孩子犯了错,老师应先与孩子主动交流后,给孩子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千万不要全方面地指责,否则就会与孩子产生代沟。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与孩子定期当面沟通、与父母常联系,培养与孩子的感情,让孩子在老师的关心中,打开心扉,逐步形成坦诚健康的品质。
2.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项目有助于学生释放内心
小学阶段孩子的因为年龄小,而自我管理与主动学习的能力不高,需要老师全面发挥其领导才能进行引导,不能实施“散养”教育,更不能对孩子的学习过量要求。因此,班主任可以多组织丰富有趣的教学,激励孩子全身心参加团体的活动,并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决策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素质教育。另外,设置班内意见箱,让孩子就本班管理中所出现的弊端提出意见,然后全班同学一起商讨,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且通过民主的投票方式,培养孩子的主人翁的意识,从而掌握学习、管理主动权。
3.以孩子多元化发展为目标,创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
每个人的发展刚需不同,班主任也应该区别对待,向每个孩子的内心想法靠近。为此,在创建教育体系的步骤中,首先,班主任应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班级体制体规,着重加强现代教育管理的方式,端正自身态度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其次,进行教学评价活动时,应尽量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在教育孩子的整个过程中,不要有等级划分的思想,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制定更全面、让孩子更信服的综合指标。在教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观念,激法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在更正自身不足之处的同时,把孩子都能培养成知错就改、努力上进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结束语:班主任作为孩子接受素质基础教育过程中的领头羊,应该在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从而展开相关的教管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侧重于对学生思想道德、实践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孩子未来的身心协调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为此,班主任可以改变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和内容、组织多元化的校园项目、,建立友好、温馨的校园关系,激励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黄志东.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
[2]陶炯炯.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好家长,20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