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乡村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马玉波
[导读] 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研学旅行研究动态综述的基础上

        马玉波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摘要: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研学旅行研究动态综述的基础上,介绍珠海市金湾区三板村建设劳动教育乡村研学基地的基础性条件,同时指出当前存在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刚刚起步、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还未有效开展、没有将研学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联系起来、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方面存在偏差等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提上日程、将劳动教育研学基地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着力点、着重做好劳动教育乡村研学基地建设工作等对策措施,旨在通过以上政策措施的实施,促进金湾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乡村研学基地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关键词:金湾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乡村研学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动态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与研学旅行高度相关的检索词为“Experiential Education”“Outdoor Education”“Field Trip”。Joel Evans et .al(2008)在对美国中西部举办的短期研学旅行的调查研究表明,费用是第一影响因素,举办州或举办国为第二影响因素。Mark Tucker et .al(2013)通过研究指出在参与国际研学考察2-6年后,所有的参与者都呈现高度满意。Samuel Olutokunbo, ADEKALU et .al(2013)认为目前尼日利亚教育旅游吸引力不足,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排斥力较大。Erik H. Cohen(2014)认为教育旅游会改变旅游者与目的地之间的关系。Cornelia Petroman et .al(2016)认为农场乡村研学旅游应该设置基本课程、全部课程和学校农场短期讨论会。Alan L. Nager et .al(2016)通过数据研究,得出大屠杀研学旅行会对参与者造成2周左右的抑郁影响,而焦虑影响会持续3周。Rachael Hains-Wesson et .al(2017)指出研学参与者对项目第三方提供者的指导、旅行信息变化、语言交流技巧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ni Wijayanti1 et .al(2017)以印度尼西亚smart park为例,通过数据分析指出旅游供给在研学旅行体验中占有主导地位。Debra Flanders Cushing et .al(2017)利用德尔菲方法对研学过程中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估并得出四点结论,其中教学测评占主导地位是最重要的。Elizabeth Tashjian(2018)以一个学生管理的投资组合为例,说明短期研学的几点重要作用。Cheryl M. Bolick et .al(2019)认为在教师培养中,也应该注重利用研学来挖掘教师面对多重环境的应对能力[1]。Chantal Bourgault du Coudray(2020)认为社会学原因导致了更多的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分歧[2]。
        (二)国内相关研究
1.研学旅行基本理论研究。陈建南(1998)最早提出,研学旅行是旅游者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为目的而形成的旅游活动,陈非等(2009)、许兴春(2017)丰富了这一的定义。其他研学旅行概念方面的研究还有。研学旅行价值取向、特点、原则等方面的研究(陆庆祥等,2017;王润等,2017;陈光春,2017;彭灵芝,2018;黄宇等,2019)。研学旅行课程标准方面的研究(刘继玲,2018;,宋晔等;2018,;李臣之等,2018)。关于研学旅行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见诸于其他学者(杜裕民,2017;田晓伟等,2018;刘松敏,2019;宁莹莹,2019)。
2.中小学生群体研学旅行研究。中小学省研学旅行面临问题及解决方面的研究(赵锐等,2015;王婷婷等,2018;郑怡清,2019)。研学旅行科技手段方面的研究(陈颖,2018;孙茜等,2018;郑建英,2018)。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面的研究(殷世东等,2018;王燕芳,2019;朱玲等,2019;丘小静等,2019)。研学旅行中的素养培育方面的研究(郑金嵘,2017;陈祝清,2017;白稚萍,2018;冯文全等,2018;徐丽珊等,2019)。
3.红色研学旅行研究。孙茜(2017)利用因子分析法开展初高中生红色研学旅游满意度调查,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红色研学旅游基地可持续发展策略。刘庆伟等(2018)提出构建红色研学“三四五”教育模式[3]。王伟年(2019)提出促进井冈山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的一些建议[4]。王波等(2020)介绍了通过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培养港澳青年学子家国情怀的文化研学旅行开展经验[5]。
二、金湾区三板村劳动教育乡村研学基地发展基础条件概述
        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下辖8个社区居委会、5个村民居委会、125个村(居)民小组。三板村是红旗镇所辖自然村之一,是珠海疍家人弃船上岸后的定居点,全村依河而建,具有非常强烈的岭南水乡特色。三板村是金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于2019年以“金湾水乡田园生态休闲游”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其线路为三板农业生态园——三板水乡——三板皮划艇——三板农家乐。三板村“鹭鸟天下”人工湿地是珠海市八大监测湿地之一,是金湾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21年,金湾区政协委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学院杨义德副教授提出的《关于将红旗三板村“鹭鸟天下”打造成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议案》提案被金湾区授予优秀提案,同时,金湾区将投入9000余万元开展“鹭鸟天下”一期建设。因此,紧跟政府投资导向,将三板村建设成为金湾区乡村劳动教育研学基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刚刚起步
         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该文件指明了个年龄段学生所应开展的劳动教育及实现途径、关键环节等,但文件颁布还不满一年,距离各个省市发布具体的实施方案,直至各个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方面的教师培养、课程设计、课程改造等工作,最终取得劳动教育方面的可喜育人成果,这些都需要时间。因此,目前阶段各个地区的中小学劳动教育都是刚刚起步,未来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
(二)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还未有效开展
        三板村“乡村振兴”工程前一阶段主要聚焦于乡村道路路面硬化、“一河两岸”美化工程等基础设施改造方面,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村民主要以养殖渔业为生,同时依托地域优势与养殖特色开展乡村休闲产业,而对近几年才如火如荼开展的研学旅行产业,村民普遍了解程度不高,更加缺乏投身这一事业的原始动力。因此,三板村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还未有效开展。
(三)没有将研学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联系起来
        发挥旅游产业引领带动能力强的特长,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工程已经成为了普遍共识。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研学作为最重要的主题,虽有所探索,但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还相对较少,这有可能与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还停留在观光游、山水游等初级阶段有关系。可以说,没有将研学基地建设等主题元素与乡村旅游开发联系起来,将会极大地影响乡村旅游开发成效。
(四)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方面存在偏差
        2021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名单的通知》,有38所职业院校入选,其中珠海市入选的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珠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接受能力,选择职业院校而不是被广大青少年群体的能够普遍接受的户外研学手段来开展劳动教育,未来所取得的真实效果值得担忧,劳动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学校教育,在当前也不是学校教育所能够优先解决的,更应该借助社会力量来开展。基于此,可以说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偏差。
四、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珠海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方面的探索理应先行。不仅需要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做到不折不扣,而且应该结合珠海市自身特点,在立足学生课后辅导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也应该尝试劳动教育课程政府购买服务,构建课内、课外相辅相承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提上日程
        研学旅行是课内教育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对于劳动教育这种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更加需要课外的活动场景设计来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因此,结合金湾区乡村旅游发展基础雄厚的特点,将中小学生乡村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提上日程是众望所归。
(三)将劳动教育研学基地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着力点
   三板村在完成了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改造之后,所具有的独特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已经具备了开展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所有前提条件,金湾区也将投入数亿元资金用于三板村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将劳动教育乡村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作为整个三板村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着力点,可以有效提升三板村旅游资源利用效率,规避乡村旅游接待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的淡旺季极度不均衡现象,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为乡村旅游添加更多趣味性元素,最终实现提升乡村旅游开发经济效益的目标。
(四)着重做好劳动教育乡村研学基地建设工作
        课外劳动教育能否有效开展,主要取决于是否有稳定的实践基地支撑,金湾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课外课程的开展,同样有赖于劳动教育乡村研学基地的顺利开展建设及投入使用。因此,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金湾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发展的重点都应该立足于做好劳动教育乡村研学基地建设工作,真正下大力气建设
参考文献
[1]Cheryl M. Bolick,Jocelyn Glazier,Christoph Stutts. Disruptive Experiences as Tools for Teacher Education:Unearthing the Potenti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J].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2019 ,43(1):21-36.
[2]Chantal Bourgault du Coudray. Theory and Praxis in Experiential Education:Some Insights From Gestalt Therapy[J].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2020,43(2):156-170.
[3]刘庆伟,李建生. 小学红色研学“三四五”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沂南双语红色小学为例[J]. 现代教育,2018(5):22-24.
[4]王伟年.井冈山红色研学旅行发展思考 [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7):20-27.
[5]王波,邹莹.港澳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路径研究——基于闽港澳大学生武夷山世界遗产地文化研学的实践[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6):94-99.

项目简介: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社科)课题—粤港澳大湾区研学旅行满意度评估及优化措施研究(2020WTSCX176);金湾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0-2021年度课题—“金湾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乡村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编号:202042)”;珠海市香洲区2020年度哲学社科课题—“香洲区青少年实践与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建设研究(编号:2019009)”。
作者简介:马玉波(197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经济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学,(电话)15812619965,(E-mail:48351843@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