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李春艳
[导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

        李春艳

        宣恩县沙道沟镇栏杆坪小学 湖北省恩施州 445512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为了减少技术操作的枯燥感,使信息技术操作的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这要求教师应建立和发展游戏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信息技术;应用
引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又要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游戏中的激烈竞争,让学生更加关注课程内容,更加自主、自发地进行课程训练。
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往往无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安排课程,导致学生只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小学生心理成熟度低,很难集中精力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全部过程。特别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游戏教学法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枯燥性,契合了小学生爱玩、好奇的天性。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利用游戏教学法,可以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能使学生愉快地参与游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取得长足进步。这也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巧妙的运用,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由此加强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在游戏模式下,学生可以建立一种主动意识。由此教师需要在游戏中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学生有新鲜的游戏体验,形成信息技术的实践思维。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托竞争游戏
        在小学信息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的操作较为固定与机械化,导致学生很容易跟随老师的操作找到工具,形成思维定势,无法灵活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步骤创新。为了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可能的思维定势,促进学生的灵活思维,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设计合理的课堂游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学习。因此为了学生不因信息技术的枯燥而失去兴趣,必须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教学。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学更注重实践教学的效果。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时,应加强实践能力。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从而巩固自己的知识。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反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游戏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竞争的手段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
例如在在教学五年级信息教学《图块与颜色》时,教师可借助填色小游戏,让学生给“小猪佩奇、哆啦A梦”等学生感兴趣的角色进行填色练习并根据结果观察,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努力练习填色,掌握色彩搭配与色彩使用方法。这也会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迅速在键盘上找到自己的目标,并能通过游戏来评价自己的操作能力。并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促进学生更加独立、快乐进行基础图块与颜色训练,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信息教学的实效性。
(二)加强教学内容创新。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许多操作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每个人的步调都稍有改变,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和僵化操作,教师应创新教学内容,建构相对新的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大胆联想。这部分也需要游戏的巧妙利用,传统的教学只为学生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板,大多数模板是在模板的关联下进行操作的,没有新的思路。在新的时代,教师可以将十多种模板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浏览更多的模板样式,然后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基本工具,并要求学生在制作电子作品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整合模板中的元素。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信息教学《设置动画效果》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设置“相册魔术”等主题游戏,帮助学生在制作平面作品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动画元素,也可以用一些动画场景和人物作为背景、填充物和装饰。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这些新奇的元素,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评论学生的作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树立一定的自信心。
(三)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游戏内容,将游戏教学引入课堂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工具和本质特征,然后让学生快速进入游戏,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惯性掌握技能。这是一种在短时间内传递知识的方法,也是一种使学生快速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减轻压力的方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主题都适合引入游戏。一般来说只有进行了基本的工具知识的学习,游戏的整合才能在引入的过程中进行有效互动。虽然小学信息技术操作游戏相对简单,但部分游戏学生仍难以独立完成。如果学生在游戏中很难完成任务,那么教师可以从简单的信息技术游戏环节入手,然后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由此让游戏具有挑战性,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感到新鲜。加上小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是因为他们年龄小。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但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且操作经验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导致游戏占用时间就较多。所以教师必须发挥监督作用,避免学生过度沉浸在游戏中。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选择易操作的游戏,方便学生借助游戏搭建知识阶梯。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美化幻灯片》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习幻灯片的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可以借助校园美景让学生美化ppt,开展合作游戏,让学生分组分工,完成最美校园的幻灯片,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开展幻灯片训练的闯关小游戏,不断增加游戏的难度,让学生在过关的过程中会形成极大的满足感,有助于依次强化学生的训练效果。
结论:
        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部分较难理解,内容较多,小学生难以接受和掌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随着教学的发展,学生会逐渐厌倦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时代,如果在学习中找不到参与感和新奇感,会影响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而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策.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07):94-95.
[2]沈陵江.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82.
[3]汤培芬.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20,42(04):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