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思维引导“似曾相似”和“似曾相识”的典型遗传题解题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沈满弟[1] 孟凡苏[2]
[导读]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

        沈满弟[1]  孟凡苏[2]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十二中学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包括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建模与模型、批判型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中生物教学中,遗传题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题型的热点。在习题训练和考试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相似的概念,从而无法正确解题;也容易受已做过相似题目的影响, 按“定式思维”解题。
        笔者以教学中所碰到的“似曾相似”和“似曾相识”的典型遗传题为例,谈一谈以科学思维引导这些典型遗传题的答题策略。
1、素材“似曾相识”,考察角度不同
[例1].(改编)花农培育了一种两性花观赏植物,该植物有多种花色。将开粉红花的植株进行自交,后代出现开红花的植株84株,开白花的植株82株,开粉红花的植株170株,此现象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理由是 ?                                                。?
[答案]符合 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红花∶粉红花∶白花≈1∶2∶1可知,粉红花为杂合子,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1∶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解析]验证分离定律,有自交法、测交法、花粉鉴定法和单倍体育种法,本题是利用自交法和花粉鉴定法的原理来回答的。
2、图型“似曾相识”,基因控制性状的关系不同

[例2].(改编)某自然种群中的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无YY型植株),其花色由位于Ⅳ号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共同控制,控制花色合成的反应途径如下图。研究人员对该种植株进行以下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植物种群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杂合紫花雄株与杂合粉红花雌株杂交,子代中粉红花植株比例为                。
[答案](1)6   3/8?
[解析] 本题的代谢图中指明酶1和酶2分别是显性基因A和B控制的,白色为隐形个体,其基因型为aaXbY或aaXbXb,粉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_XbY或A_XbXb, 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_XBY或A_XBX-共6种,杂合紫花雄株AaXBY与杂合粉红花雌株AaXbXb杂交,子代粉红花植株A_XbY占1/2×3/4=3/8。


[例3].(改编)保加利亚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小灌木,为观赏花卉。已知其花色有淡粉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涉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与其花色有关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

现用白甲、白乙、淡粉色和粉红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淡粉色×粉红色,F1表现为淡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3淡粉∶1粉红。
实验2:白甲×淡粉色,F1表现为白色,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淡粉∶1粉红。
实验3:白乙×粉红色,F1表现为白色,F1×粉红(回交),F2表现为2白∶1淡粉∶1粉红。分析上述实验结果,推断4个纯合品种的基因型。
[答案]白甲:AAbb    白乙:AABB   淡粉色:aaBB   粉红色:aabb
[解析]本题的代谢图中没有指明酶1和酶2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需要根据条件逆推,因为是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问题,因此实验2是我们的突破口:根据12:3:1,立即可以逆推实验2的F1为双杂合子AaBb,再结合图形和12:3:1分析,既然双显是白色,可推知:酶1和酶2是隐性基因控制的,白色占12/16,白色除了双显应该还有一个单显,白色单显纯合体设为Aabb,则课推知实验2亲代淡粉为aaBB,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出白乙为AABB,粉红色:aabb。
[解题策略]遇见图形非常类似的试题,千万不要被“曾经做过”冲昏头脑,[例6]的代谢图中指明酶1和酶2分别是显性基因A和B控制的,推导起来很顺利,但是[例6]代谢图中没有指明酶1和酶2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需要根据条件逆推,寻找突破口,根据12:3:1,立即可以逆推实验2的F1为双杂合子AaBb,酶1和酶2是隐性基因控制的,从而推出其他品种的基因型。对于图形相似的试题,要在科学思维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思维灵活性,而不是停滞于思维定性来解题,充分利用遗传中的假说演绎法,不正则反的在代谢图中演绎,可以迅速得出答案。
3、比例“似曾相识”,基因决定性状的方式不同
[例4].(改编)某科研小组将两个抗病基因X(完全显性)导入黄花三叶草,并且筛选出两个X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病植株。让其中一棵植株自交, F1为抗病植株:感病植株=15:1,则两个基因X成功整合到                         。将F1自交得F2,F2中抗病植株占                 。
[答案]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55/64
[解析]植株乙自交, F1抗病植株∶感病植株=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植株乙相当于双杂合子,进而推知,两个基因X成功整合到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若只研究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抗病基因X,则F1中,含两个抗病基因X的植株∶含一个抗病基因X的植株(相当于杂合子)∶感病植株=1∶2∶1,所以F1自交所得F2中,感病植株占1/2×1/4+1/4=3/8;若将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抗病基因X一起研究,则F1自交所得F2中,感病植株占3/8×3/8=9/64,抗病植株占1-9/64=55/64。
    综上,面对“似曾相似”的概念,可应用建模与模型、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思维方法,对相似的概念进行辨析,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找到不同情况的应对方法。对“似曾相识”的题目,要保持严谨和灵活的科学思维进行分析,这也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培养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7JB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