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元新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新田镇北山小学
摘要: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每个孩子来到世上就是一块未打磨的璞玉,不一样的工匠,就有不一样的“产品”。虽教无定法,但教育有法。
关键词: 爱 强化 期望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多的是无法改变学生、提升学生的无赖,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放弃。我甚至觉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教育的神话,无论我们怎样严肃、怎样与学生斗智斗勇,总有“刀枪不入者”。我更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曾风靡教育界的流行语而迷茫。所以,我经常对着学生毫无方法地施加我的威严,不仅效果不理想,我还将工作变成了人生烦恼的根据地,每天的日子苦不堪言。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我开始走进学生的心灵,不断了解学生,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法,觅得了以下几种教育之法。
一、爱,是教育中最灿烂的骄阳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友善。爱,就像冬日里的暖阳,驱逐寒冷,将温暖照心灵。爱,也是仁慈的上帝,感化万物。下面是开学初发生的一个案例:
刚一下课,班干部就急匆匆地来到办公室汇报班级打架之事。小文伙同小豪把叶侨丹踢哭了。小豪还打了叶侨丹一耳光(这些事情发生在昨天)。今天小文又唆使调皮的小豪继续欺负同学。如此明目张胆地欺负同学,实在令人生气。站在老师面前的小文和小豪居然还嬉皮笑脸、毫不在乎。弄清事情真相后,生气的我对着两人批评了一通。没想到,接下来的广播体操两人纹丝不动,尤其是小文,依然是一副毫无改过的懒散之态,面对两个棘手的小家伙,真有黔驴技穷之痛!
为了转移情绪,我将这件事情交给两位班长来处理。等我再回到班中时,我看到小豪在交代事情的经过。接着,在班长的带领下,通过小组讨论找到了他们的几点错误所在,每点分析都十分到位。这时,对于一直执拗的小文,班长严肃地说:我能给同学改错的机会,可我们决不允许有人不受教。现在,我们班如何处理这件事情?请大家讨论。”话音刚落,各小组就热烈讨论开了。此时,我想给孩子们空间,我又离开了教室,这时,有小组长大声地说:“班长,只要小文知错能改,我们不想他转班。接着其他组长也附和着,”对呀,我们组也这么认为。”这时班长大声地说:“请安静!”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如果大家能说服小文认错,我们就可以帮助他去跟老师求情.班长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劝导开了,当我看到小文泪流满面地站到讲台前时,我走进了教室。这时,一位同学大声喊道:“老师,叶嘉耀哭了。”我关切地问:“叶嘉耀,你怎么哭了?”我……我……觉得能认错就是好样的。他的话断断续续的,可以看出他为同学心痛了。这时,我看到好几位同学都哭了,我诧异地询问:“班长,你怎么也哭了?”“我不想同学离开我们。” 再看看台下,许多孩子都湿润了眼眶,其中就有受害人叶侨丹。
看看这一班的孩子们,他们此时就像同气连理的亲兄妹,而我们五年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云淡风轻的日子里积累的友谊竟是如此的深厚。我轻柔地对着站在台前的两个孩子说:小文、小豪,你们还会打同学吗?”已经哭成泪人的他们低下了头。我因势利导,动情地说:“还有两年的时间,小学毕业了。我们就真的要各奔东西了,为了我们的友谊,多宽容,多体谅,把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教室里,孩子们齐刷刷地望着老师,讲台上的两个孩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二、教育需要不断强化
每个班级总有几个调皮、好动、不受管教的孩子,我班就有这么几个孩子。这天,我下午外出学习,走之前,我将监管班级的重任交给了班长和纪律委员。在外校学习一下午,回校后,孩子们已经放学回家了,可任课老师都反映我班孩子很听话的。带着愉悦的心情,我来到教室,居然地发现黑板上还有几个违纪的名字,定睛一看,又是那几个熟悉的名字。虽然此时的我没有生气,但若置若罔闻,无疑是负面强化了他们的坏习惯。第二天,我一走进教室就高兴地宣布:“同学们,今天老师跟你们一个好消息,凡是黑板上没有名字的同学,今天免去家庭作业。”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兴奋地叫起来,在一片欢腾声中,我看到黑板上有名字的小海深深地埋下了脑袋。我接着说:“再宣布一个不幸的消息,黑板上有名字的同学,去为他班服务一次——倒垃圾。”听了我的宣布,几个被记名字的同学,个个都羞愧难当。当这几孩子在好不容易完成任务回到教室时,我继续下“懿旨”:“今天中午,老师有请你们几个去办公室午休。”就在老师目光一动不动的注视下,从不愿意午休的他们个个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之后,小海在作文中写道:这一次给了我深深地教育,我一定会改正的,尤其是当老师不在时,我更应该遵守纪律,那才是一个真正自律的人。活泼可爱的他还跑到我的面前,说:“老师,我以后一定不再违反班纪了。”看到小龚那纯真的笑脸,我也会心一笑。
三、期望的力量
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往往能化成孩子前进的动力。刚一开学,我便听以前的班主任说我班小林很调皮,二年级就逃学,校长的教育也不听,在家休学了一段时间。带着这份好奇,我最先认识了小林,长得高大粗壮,他比同龄孩子整整高出了一个头。性格倔强,但教师敏锐的眼光让我发现,小林在班中很有威信,看中这一点,我不仅没有用有色眼睛看待小林,还委以班干部的重任,并时常表扬他:你是个很有能力的孩子,你很优秀。那一天,小林不愿意在食堂就餐,想每天回家吃午饭,家中又无人煮饭。第一天,我让小林在学校就餐,他偷偷跑回了家,第二天早晨看到小林,我微笑着说:”“今天你不要再跑了哟!”可个性倔强,性情顽劣的小林却当着全班同学,捶着桌子顶撞道:“我不吃,你想怎么样?”这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不仅有损老师的威严,还让我隐隐觉得,若是硬碰硬,被父母宠坏了的他还不知要干出怎样的事来。在班中转了一圈的我,用轻柔却掷地有声的语气告诉小林:“你,站起来!”小林一听,脚把凳子一踢,站到教师外面去了。我请来了小林的父母,父母让小林叫到了我的面前。我看着小林语重心长地说:“虽然你今天不尊重老师,但老师还是认为你是个优秀的孩子,看,你把班级的纪律管得多好。其实老师一直很看重你。”听了这话,小林点点头,脑袋沉沉地低着。他诚恳地跟我说“老师,对不起!”我趁热打铁,说:“今天你不仅是让老师伤心,你还跟同学们做了一次反面的榜样,你得给全班同学一个解释。”没想到,倔强的小林居然答应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自己,从此,小林更加听话懂事了。几年来,从未逃学,还成为了老师得力的干将。我想:这就是期望的力量。相反,负面期望也足以打消孩子的上进心。
走在教育的路上,我很喜欢泰戈尔的一句名言: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班主任的工作需要长期的默默守望、默默耕耘,付诸辛苦与智慧,方懂“润物无声,教育有法”的深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