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静
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530001
一、试题重现
27.(14分)乙酰苯胺是成产磺胺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实验室制取乙酰苯胺的一种方法如下:
乙酸、苯胺、乙酰苯胺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乙酸 苯胺 乙酰苯胺
沸点/℃ 118 184 304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白色固体
在水中溶解性 易溶于水 20℃,溶解度3.6g 20℃,溶解度0.46g;80℃,溶解度3.5g;100℃,溶解度18g
实验过程:①在50ml蒸馏瓶中加入沸石、乙酸7.4ml(过量),苯胺5ml,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略去),先小火加热10分钟,再控制分馏柱温度为105℃,加热至反应完成。
②趁热讲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装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快速降班,用布氏漏斗抽滤。
③洗涤沉淀,再抽滤得固体,检验乙酰苯胺中的乙酸是否除尽。
④将沉淀转移到表面皿上,加热蒸发,除去水。
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
(2)本实验为了提高苯胺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标号)
A.用冷凝柱回流 B.加入过量的乙酸 C.分离出水 D.加入沸石
(3)控制分馏柱温度为105℃的目的是
(4)持续控制分馏柱温度为105℃,直至 (填现象)说明反应结束。
(5)抽滤时,多次用冷水润洗沉淀、可以除去乙酰苯胺中的乙酸。
检验乙酸是否除尽的方法是
(6)蒸发装置烧杯中加入的液体为
(7)某同学实验的产率为75.3%,导致产量不高的因素可能是 (填字母标号)
A 没有等生成的水分馏完就停止反应
B在抽滤时,有产物残留在烧杯壁
C乙酰苯胺中的乙酸未除干净
D 抽滤时乙酰苯胺有部分溶于水中
二、试题解剖
本道考题来自于2021年广西区南宁市高考一模理综考题第(27)题化学实验综合题,实验的综合题型可以完全考查无机部分也可以单纯有机,更多的是两块的内容穿插去设计题型。高考考查的题型大致分为三类:1、物质制备类综合实验-以气体流向为主线实验;2、性质探究类实验;3、定量分析类实验。广西区的高考试题一直沿用全国高考三卷,难度相对并不是很大。但是从这次一模考的评卷来看,学生答题出现很多问题。
本题目以实验室制备乙酰苯胺为考查点,涉及到仪器名称、转化率和产率的考查、温度和反应停止的判断,以及如何提供热源思维发散性题目,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思维。很好的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根据信息可知题目(2)为了提高苯胺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考点涉及到化学选修4中化学平衡中转化率的内容。增大反应物中物质的量可以加大另一个反应的转化率,及时的移走生成的量也可以增大反应的转化率(勒夏特列原理)。干扰选项加入沸石只是为了防止暴沸,沸石在高考的考察点包含:1、防止溶液过热而造成暴沸2、如果忘记添加应该如何操作,停止加热,冷却溶液再补加沸石,所以沸石和转化率没有关系,但是与我们的实验安全有很大的关联。同样从化学生活中考查实验安全和规范的问题。
题目(3)问都是有关温度题型的考查,高考科目中关于温度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速率和产率和反应物及产物沸点的情况。正好和上一题相关联,及时的分离出产物可以提高产率,减少反应物的挥发提高产物。题目(4)中当时南宁市改卷的时,学生无法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的作答,反应结束的判断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结合乙酰苯胺是固体所以会答出固体不再增加,这种情况肉眼无法准确的分辨出。应该结合冷凝管和接引管的液体现象来作答,学生在实验题中无法结合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解答,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弱,第(6)问的考查更是回归到课本写出一个可以提供热源的试剂,学生作答也是五花八门,得分率很低。既然是热源的考查,所以单一试剂混合试剂都可以,热油、热水、CaO和水、浓硫酸和水等等,但是学生有作答水、浓硫酸、20℃以下的水很多答案,没有办法规范的写出答案,学生的化学生活常识过于羸弱。
三、备考建议
根据一模的这个题目的考查,高三化学的备考还是要应该回归到课本,结合课本的知识点来建模,学生对残缺信息的认知是建立在已有的信息基础上的,所以在课本的知识结构上要去创新新的情景,发散学生的思维。现在的高考题目考查课本的具体知识点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在真实的情景下分析解决新问题试题,平时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多加强学生思维的扩展,多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教师更应该高屋建瓴整合高中教材的素材,将学生在平时缺漏的知识点进行填补,通过做题、反思形成自己的结题思路、模型化并在后期的训练中固化自己的思路和能力。对于某些简单的知识点考查要学会贴标签,比如在工艺流程中出现H2O2的考查,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看到固定的考查应该从绿色化学,绿色氧化剂方向作答,在复习备考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成因,知识本质的学习,复习设计单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