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恋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龙文中学 363005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渠道,可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社团的活动则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定位的另一个渠道。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主要介绍通过科技类社团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同时提升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技巧。
关键词:信息素养;科技类社团;信息技术
引言: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每个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强调学生全面,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因此,若想要更好的提升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那就需要学生们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类社团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一、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课程的目标不清楚,兴趣点也在变化
许多学生将计算机当作娱乐工具,而将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认作是娱乐和休闲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大多数学生使用计算机在Internet上聊天,看电影和玩游戏。很少将计算机当作搜索学习的一种工具。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学生自然会将计算机视为一种娱乐工具。
2.缺乏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
目前在高中课程中,由于信息技术与高考无关,因此信息技术课经常被忽略。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学生不重视,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信息技术课程中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3.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
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他们要么参加了这类培训课程,要么是自学,但同样有许多同学对计算机接触的较少,因此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对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兴趣。这些问题不能仅靠信息课堂上的教学来解决,而需要各种科技类社团的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和分析高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
学生有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爱好和知识基础。学生们已经表现出信息技术学习所需的各种要求,一些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喜欢编程,而另一些则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喜欢玩机器人。
热爱文学的学生喜欢制作电子期刊,热爱画画的学生喜欢图像处理。有些学生喜欢动画,有些喜欢摄影,有些喜欢DV制作。
兴趣和知识因学生而异,但是能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条件来适应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则是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科技类社团在信息技术中的具体策略
1.寻找学生兴趣点,依照学生们兴趣进行培养
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固定的总的社团组织,选择出一个总的社团联合会,负责调节社团之间的安排和侧重点,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
该社团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一些计划中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运用信息技术方法解决日常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相信该社团在成立之初就能受到追捧。
而为了限制学生的数量和真正能干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则需要妥善选择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摸底,考察,最终挑选出真正感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例如讲解到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的信息资源管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试着通过机器人社团帮助学生们培养其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兴趣。这是一个让学生探索智能机器人的社团,机器人社团的活动可以为发展信息素养,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最理想的智能教育环境。
2.尊重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自愿采取行动
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适当的放手,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社团活动也应当与其相符合,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解到高中粤教版信息技术课程的“人工智能初步”或者“算法与程序设计”时,就可以通过机器人社团比赛激发学生编程的积极性。
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构造和编程。构造主要是为了构造机器人的形状。可以从各种构造形状中看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编程主要是通过视觉图形编程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从各种轨迹,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和判断能力。
智能机器人包含机械,电子,传感,控制,驱动,材料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机器人社团培训过程以多维创新为核心理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结束语
信息技术社团中的学生可以学习课本未涵盖或比课本内容更深的知识。科技类社团的活动,不仅发展扩大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展示了学生个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并在多个层次和维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许晖.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青年与社会,2020(23):58-60.
[2]程五霞.基于微课资源研发的高职小教专业学生信息化技能提升策略[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