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关系论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 杨静 孙丽莉
[导读] 识字与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两个主要板块。

        杨静 孙丽莉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林甸镇中心小学  166300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林甸镇第一小学  166300
        摘要:识字与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两个主要板块。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汉字,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学生的情感价值。众所周知,丰富的识字量是顺利阅读的前提,而阅读则是巩固识字基础、实现语言文字有效运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然选择。然而,长久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局限,识读分离的情况较为普遍。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出发,分析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并探究实现识字和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引言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处于分离状态,这不利于语文识字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识字的效率,让学生通过重复抄写加深对生字的记忆,这种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化,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会使教学氛围枯燥单一,也无法让学生理解文字本身所处的语境,导致学生的识字效率和学习效率不高,阻碍语文识字教学的高效开展。实践证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两者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生字并感受汉字的魅力,通过识字量的增加提高阅读能力,最终实现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识字和阅读的关系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在认识汉字并真正理解汉字含义的前提下,才能保证阅读的流畅性,才能深入理解阅读内容。相关调查显示,学生的识字量是影响其阅读能力的硬性指标,小学生要想达到无障碍阅读绘本的状态,就需要掌握1200~1500个常用字,要想阅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则需要掌握1500~2000个汉字。如此具体的识字量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识字情况。此外,阅读能力与学生对字义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例如,对“房东”一词的含义,如果学生机械地理解为“房子以东”,那么其在阅读中必然会陷入困惑或者走向歧途。此外,汉字中的多音、多义字很多,学生如果不能实现灵活的掌握与解读,在阅读中依然会遇到诸多障碍。阅读是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词汇量的途径,也是学生灵活运用汉字的参照。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交流。阅读是学生识字学习的“落脚点”,学生能在阅读中反复运用汉字,以加深印象,同时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多音、多义字。此外,文本还能为学生的汉字运用提供参考的模板,引导学生在回顾、模仿中更加准确地运用汉字,提高识字水平。
二、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的策略
        2.1创新识字教学法,奠定阅读教学基础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如果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充足的汉字,那么将无法顺利阅读,更无法体会和感知作者的真情实感。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不仅是重点还是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就需及时更新和优化识字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锻炼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还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真正爱上识字,能够主动识字。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占据着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游戏巩固识字法、插图识字法、象形字识字法等,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汉字,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材提供的文本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生字、进行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可借助课外阅读文本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以课内带动课外,从而让自主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学习需求,并以识字带动阅读水平的提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或根据课本内容扩展阅读内容。例如,《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故事,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类似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翱翔,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生字记下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学生可就这些生字的音形义做出分析,并结合具体语境辨析,然后组词、造句,真正实现通过阅读提高识字能力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深挖内在联系,提升识字效率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大多数教师都会抓住文章当中的关键词句,并且以此为突破口来开展教学,而在识字教学当中,教师则会以汉字结构特点为切入点,聚焦字词之间的联系。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实效性,随文识字是一个两者兼顾的好办法,但教师必须要注意,这里的识字并不是随意,必须要根据生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按照不同的困难程度进行合理分类,然后再加上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让不同困难点的汉字出现在不同环节,从而实现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循序渐进。例如,在讲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要下雨了》一课时,文章中有一些特殊的生字“呀、呢、吗、吧”,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可以发现这些汉字不仅仅是语气词,还能够表现出小动物们对于大自然当中自然现象的一些认识和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然后再体现出这几个关键字,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学生们经过了仔细观察之后,能够发现这些汉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左右结构,并且都有一个“口字旁”……由此可见,在开展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汉字的规律,并且将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思考,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
        2.4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夯实学生的汉字基础
        阅读是学生识字的目的。阅读不仅可逐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因此,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带领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和文本,给予学生适当地引导,使其能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充足的汉字知识。低年级的学生通常不具备较为丰富的词汇储备,因而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出现诸多问题,而这会让很多学生产生较大的畏惧心理。针对此类情况,教师需运用不同类型的方式展开教学,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起来。第一,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需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停止讲解,鼓励学生自行阅读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整个过程与结果,借此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和阅读兴趣。第二,运用精美、绚丽的图片吸引学生。低年级的课外书籍通常都是图文并茂的,拥有非常多的精美图片。低年级的学生对此类图书拥有浓厚的兴趣,也会借此对文字产生较强的好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是相互联系的,那么教师必须要加强对阅读情境的营造,让学生可以进入到识字情境当中,在更多鲜活、生动和多元的阅读环境当中学习生字和积累生字,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碧云.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J].考试周刊,2020(88):41-42.
[2]冯芬.小学语文低年段主题阅读识字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0):16.
[3]程锦.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路径及研究[J].新课程,2020(43):41.
[4]曾嵘.探究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趣味化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140-141.
[5]唐国发.小学语文低年段主题阅读识字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0(07):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