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兰
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贺波洛乡中心小学校
摘要: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简单理解就是教学时能够明确学生是教学主体,并且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引导让孩子对语文学习不再排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完善语文素养。同学老师互相配合,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要能够做到“以人为本”,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并且尊重学生,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孩子的特点完善教学模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学习效率,让教学质量事半功倍。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很多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往往采用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老师教,学生课下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忽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念。往往这样的语文课堂对语文的授课内容和语文的授课活动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课堂应当对授课模式进行完善以及创新,首要明确的就是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语文课堂上孩子可以通过自我总结明确自己的优点以及长处,并且及时发现知识的短板查缺补漏,认识自己的不足。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个性,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在应试教育的同时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培养,小学语文是学习的基石,能够为今后的各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且教育时明确授课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师生之间要做到互相信任,彼此尊重。
二、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方法
(一)重构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一直处于老师照着课本教,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导致很多孩子出现厌学的态度,失去主动学习得热情,并且没有自我创新的思维能力,让语文成绩并不理想。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要做到重新塑造语文教学理念,做到学生为教学主体,师生课堂上积极互动,激发孩子学习热情,让孩子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比如在学习《蝙蝠与雷达》本节课时,可以想通过课文朗诵之后把孩子分成语文学习小组,让孩子对于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让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合作,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二)营造教学氛围
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授课中,提升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营造积极向上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善于观察通过孩子的不同个性,个人爱好,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多个方面进行入手制定多种方案,满足孩子是教学主体的教育观,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效提升。比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可以对该篇文章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的感情带入课文中,营造出紧张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孩子对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仿佛置身其中,深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为构建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语文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三)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的孩子感情更加细腻,教师是在孩子生活中除了父母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在学习中,老师会给孩子传授学习知识,也是孩子们的朋友,生活中的带路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很有道理,教师对孩子们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需要彼此不断磨合。在小学生活中,教师首先要有爱,用有爱的心去对待孩子,每天关怀孩子的学习以及生活,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同时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对于自己的疑问及时提出。由于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有的时候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会奇奇怪怪,这种情况无法避免。教师一定不要因为奇怪的问题去指责孩子,这样会对孩子产生不自信的心理以及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伤害师生间的关系,不利于课堂的学习。反而教师可以表扬孩子自信,提出的问题很有吸引力,对孩子能够勇于提出问题给予肯定通过引导,帮助孩子提出的错误问题予以纠正,积极的表扬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也能够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四)扩展利用教材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指挥棒,通过合理使用教材提升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要杜绝死板教学,可以突破教材,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充分而完整地教授给学生,为孩子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材是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桥梁,充分把语文书中的知识发挥,深入对教材的利用掌握语文学习方向把语文教材中的思想以及知识文化深入挖掘。语文教师授课时要明确教学内容开拓自己的思路,把学生能够接受的授课方式呈现出来。让孩子在固有的知识中开拓出新的知识,拓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打破固有思路。比如学习写字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以及课本,拓宽学习的渠道,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学习写字的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视频中的结构手法,并且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发现自己的短板及时纠正。通过自评与互评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突破传统的写字学习模式,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结合阅读与写作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缺其一。两者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简而言之,在阅读中学到文章中重点难点的句型应用到写作中。写作后的文章是对阅读成果的体现,促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全方位提升授课质量。通过阅读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在学习一篇文章后教师及时留作业,比如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或者本篇文章的难点句型进行仿写造句,让孩子加深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提升课堂效率。语文教师要引导孩子正确学习语文,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写作热情以及阅读兴趣。
结束语:语文课堂需要老师通过对教学理念重塑,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拓展使用语文教材结合阅读以及写作的能力,同时重视学生是授课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这些教学方法充分与日常学习活动以及课前准备相融合。突破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模式,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进步,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改变学习模式,做到教学问题积极想应对办法。从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把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让小学孩子对待语文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徐宇.浅谈在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小学数学为例[J].学周刊,2019,395(11):80-81.
[2]曾小年.浅谈在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小学数学为例[J].中外交流,2019,000(008):330.
[3]赵玉斌.在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小学数学为例[J].当代家庭教育,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