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马晓娟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

        马晓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第一小学   8315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使其更加生活化。其一,教师要巧妙的创设生活情境,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其二,教师要恰当的加入生活素材,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三,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四,教师的教学要适当的走出课堂,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最终也必将回归于生活。现今的数学教学中缺乏生活素材,有时候存在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这些是值得广大教师注意和改革的地方。因此,小学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传递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新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尽可能的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进而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具有特殊的身心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巧妙的融入生活情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课堂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在上课的时候使用多媒体进行放映。这种方式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程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教师选择的生活情境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要选择小学生熟知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图形的运动”的学习中,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例如蝴蝶、树叶、长方形和一些建筑物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可以先分组讨论一小段时间。稍后有的同学会说这些图片看上去很对称、很美。教师可以顺势引出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接下来再提供一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说出原因。其次,教师可以拿出一个飞机模型,并使它来回移动和角度旋转,也可以旋转教室的门让学生观察。最后,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些组合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基础图形并且经过怎样的图形运动形成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入生活素材,激活数学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加入生活素材,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方面,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化,如果采用单一的课堂知识灌输模式,不仅会减弱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使学生的思维迟钝,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生活素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也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素材,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克和千克”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比如:一枚两分钱的硬币重约1克,一包超市卖的瓜子重约100克,一袋洗衣液重约5千克,两袋食盐重约1000克等。这些生活素材的引入,能够让学生对克和千克进行初步的区分,并产生一定的数感。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比如:两袋食盐重约1000克,还可以怎样去表示?同学们的体重用什么单位?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比1克还要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学习。


        三、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擅于结合课堂知识,恰当的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感,逐渐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从而更加勤奋的去学习数学。另外,这种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恰好是当代数学教育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多进行这种方式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空间和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统计”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生初步理解了各种统计图的使用方法和意义。教师可以留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比如:把家庭中上个月的生活支出项目和具体的数额做成统计图,并提出下个月的支出优化建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使用哪一种统计图更能说明问题?经过学生的小组谈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应该使用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因为扇形统计图能够明确的显示各项支出所占的比例,方便做出下个月的优化调整,更符合题目的要求。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这个题目,并探讨一下各自遇到的问题,以及都是如何解决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巩固所学知识,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四、教学走出课堂,灵活应用数学
        通常情况下,数学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但是想要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的生活化,就必然要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数学教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能够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逐渐的养成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氛围中相对比较轻松,学习知识的速度会更快速。在这里,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营造紧张气氛,以娱乐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更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在学生配合的情况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因数与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间和学生一起互动,在游戏中融入倍数的相关知识。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玩报数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学生围城一个椭圆形,学生按照站位顺序从数字1开始报数,每逢3或者3的倍数,对应数字的学生要说“过”,否则就要接受惩罚。惩罚形式可以自己选择,可以跳舞或者唱歌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速度非常快,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由此可见,这种相对灵活的课外运用数学的方式十分值得推荐,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生活化教学方式。
        总结
        总之,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匹配,符合现代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值得不断完善并推广使用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深刻研究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打破课堂的束缚,将数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娱乐中,使他们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潘小霞.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14):59-60.
        [2]田瑾.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84.
        [3]张旭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1(12):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