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雁
新疆昌吉市第一小学 8311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度推动下,在课堂教学中注入趣味性和生活化的元素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教师而言,其教学途径已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利用,如何利用社会实践、网络媒体、生活资源等渠道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快乐,已成为了当前教师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将生活资源应用其中,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将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数学中生活资源的应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深度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资源。
关键词:快乐课堂;小学数学;生活资源
前言:对于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同时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在学习数学上,绝大部分学生显得尤为吃力。如何能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可以说是当前数学教师必须要探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此,笔者认为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中生活资源的应用意义
将生活资源导入小学数学教学是实践教学中的一部分,其拥有扩展小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提高生活实践动手能力的双重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由于数学泛型的工具作用,社会生活中包含大量使用数学知识的物体以及活动,而这些元素可以说与数学基础知识息息相关,且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高频率使用,能充分起到锻炼数学思维,并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计量化的看待事物,有利于社会知识的普及和深化,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数学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日常购物没有必要经常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速算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又能快速结算,达到管理零用钱的目的。此外,钟表的实际应用,能有效提供学生对十进制之外的“六十进制”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其次,在小学教学之外,学生在生活中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并通过实践应用能增加不少的生活趣味性,规避数学知识的中逻辑性与抽象性表现出来的枯燥一面。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数学作业的布置,学生能主动参与社会与家庭生活,在活跃的气氛中强化数学知识,加强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的联系,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浅谈小学数学中生活资源的应用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与其他科目的知识一样,数学知识同样来源于生活,经过数学家的提取与简化,被重新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因此小学数学的实践应用,其实就是普通社会生活数学化,数学化中感受生活。
那么,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点,让学生在课堂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之后,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到达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把生活资源的实践使用做到有严格的逻辑过程,即系统知识讲解—生活案例分析和导入—引发学生兴趣点—回家参与知识点的发现和操作。例如,圆盘钟表的学习中,在导入“时分秒”三个基础概念之前,教师使用多媒体立体展示钟表结构,并通过实物的方式加以佐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三个进位的关系,而后给出具体的概念,告知三者的逻辑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调时间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纠正时间,感受钟表的指针关系;亦或者给予具体的时间,让学生表达具体的时间。利用钟表等道具,学生在可在家里也可以联系,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情景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情景,简而言之就是的情景教学的实际应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通过部分自由开放的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在人为具体设置的环境中完成数学思维的训练。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层面有限,因为在这样的数学设计中一定要贴近生活小常识,把握教学素材的难以程度,以快速引发学生共鸣为目的,以设置一些小问答给予学生深化思考和集体讨论的空间。例如在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测算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片草原以及牛羊的情况,这些牛羊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到处奔跑,晚上在被赶到围栏里睡觉。现在已知牛羊的面积有大,如果有500只牛羊,那么圈养的面积有多大,最后在求一下正方形的围栏要做多长。通过这样的具有生活意义的问题设置,学生立刻就能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去解答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求学欲望,参与生活知识的讨论。
(三)在生活中巩固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强化来源于多次练习和强化,模拟生活中的部分场景就可以达到多次强化的效果。教学在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情况下,利用生活的场景,可以达到知识层面巩固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可以通过飞行棋的方式,就是可以模拟生活中警察抓小偷的情景。例如,警察的跑动速度是9米/秒,小偷的跑动速度是8米/秒,警察和小偷的距离是五十米。假设他们跑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要花多少时间警察可以追上小偷。在正式给出公式之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形象展示得出结果,再通过系统归纳吸引系统的数学知识。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数学课堂变得更为快乐、有趣,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合理融入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情景,在生活中巩固数学知识,为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方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明文周.有效利用生活资源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6):146-147.
[2]常小芳.整合生活资源创设小学数学快乐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3):162-163.
[3]张文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4):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