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春葵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中,涌现出很多的适应时代潮流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其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融入到课程实践中参与教学研究,不断创新。在教学研究中,学生还可以根据社会生活实践将教材的数学内容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背景上,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大力推广研究性学习模式。文章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新时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素质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措施,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
引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师努力研究的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要求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掌握课程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辅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技巧。研究性教学的诞生,充分的解决了学生在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围绕学生开展的研究性课题,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高效的完成数学学习,并使之充分的能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对于拓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征
1.1接受性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每个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要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选择出适合的课题难度,引导学生拓展数学思维能力,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的给学生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努力学习的情况下达到标准。在研究数学问题中,教师要综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利用好他们的个性优点,引导他们交流协作,共同研究进步。当然,在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及时的和学生交流,检查他们的研究进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以下三种形式:学生在研究中多交流共享;教师在组织中科学评价;研究小组及时反馈研究成果。
1.2探究性
研究性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性教学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不断创新,数学逻辑思维。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也可以使得学生的实际实际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帮助学生拓宽数学思维能够通过更加全面的解题思路,完成学习任务。
1.3开放性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一般没有完备的条件或现存的结论,即“开放”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问题解决途径或得出不同的结果,使得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的机会。研究性学习内容应能使学生开阔思路,适合于不同认知水平的的学生,使学生的参与面大。
1.4社会性和实践性
如果我们研究的问题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懂得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就能发现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原理是那么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生产生持久研究的不竭动力。
2课堂教学中研究性课题的设计
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要重视课程研究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研究的过程。教学目标是研究性课题中的核心指导,其不仅使得学生的研究目的明确,还可以涵盖研究内容提要。在研究课题的设计环节,教师必须要充分明确目标任务,通过查阅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清楚研究的对象,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基础知识认知范围。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主要还是看教师有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找到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课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将研究课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由于每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性,而在课堂教学中,又不可能一对一的进行讲解,因此为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就必须要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研究两方面紧密的结合起来。
3.教学体会
课堂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主动建构认知、合作切磋、协同学习的机会,是最现实而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不仅阅为课堂可以为研究提供支持,而且能让所有教帅参进来,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广泛开展。同时也促使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课堂研究性学习,使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五个转变”:一是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为教师引导学生并共同参与的主动探索研究式学习;二是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科为本的板快式教学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发展为本的创新式教学;四是变学生由三个一(一张卷、一支笔一本书)的呆板式学习为三个动(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式学习;五是变单纯灌输知识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天的创造源于今天有效的学习和科学的训练。
结束语:我们要不断努力,用创新教育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力求从最少的问题中发现最多的规律,受到最好的启发,得到最有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让研究性学习真正成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支点。
参考文献:
[1]蒲华.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3):29-30.
[2]黄瑾.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009(032):48-48,49.
[3]陈永芳.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4,000(043):88-89.
[4]陈伟立.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20):7-7.
[5]张改河.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5.
[6]罗瑞霞.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7,000(005):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