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洁英
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中心小学
摘要:生活就是由数学组成的,数学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提高。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估算,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的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索数学。数学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不仅可以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节省大量的运算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找到数学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想要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就必须要学会掌握估算技巧。只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信心,才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探索数学知识,将估算技巧巧妙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实就已经开始接触,数学估算学习了,但是由于他们接触的数字计算难度都较小,因此所谓的估算其实就是他们的速算结果。这样的估算教学没有起到帮助学生今天数学估算的效果。针对于这样的情况文章,结合小学数学估算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实施估算教学的意见建议,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一、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估算
估算顾名思义就是大概的估计出接近于数学精确结论的方法。生活中,很多数学计算都难以通过,清算和口算得出答案,因此这就需要人们掌握对数学基本运算的估算能力。比如圆周率就无法通过现有的科学技术准确的计算出来,普通阶段学习就以圆周率等于3.14为计算标准,这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估算。估算可以是一个精确的,只也可以是一个数学范围。
二、让学生感受估算就在我们身边
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基础,要让学生能够主观的采用估算方法。要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估算,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并且快速的找到问题的定位,要让学生能够喜欢上估算法。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设置一个估算问答情景。如:教师问学生:咱们班级的教师大概多长?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也没有量过啊,不知道有多长。另一位同学说:要不我现在拿直尺慢慢量一下吧。学生们在这时候往往都会被吸引过来,想要一量究竟,这时候学习委员发言说:大概有十米长。教师问她是怎么得出来的答案,她回答说:我用直尺量了一下我们的课桌,大约是五十厘米宽,而我们的座位大约也是五十厘米,我们班坐了七列同学,再加上讲台和教室后过道,差不多就是十米的长度。学习委员的回答顿时让全班同学茅塞顿开都无比惊叹,学习委员就坐在座位上就知道了教室长度。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估算的运用价值无比强大,会激发他们学习掌握估算技巧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经常性的习惯性的估算一些生活中的日常事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还可以开拓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解决精度要求较低的数学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数学问题已经不再需要人为的精确计算,计算机运算已经能够更为高效地解决精准计算。而相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的更多的是估算方法,因此,要让学生明白估算就在我们的身边掌握好估算技巧对我们日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总而言之估算已经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的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小学阶段经常遇到的估算类型
小学阶段经常遇到的估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大数目估算,比如:每个人大约有多少头发?一片森林大约有多少树?一窝蚂蚁大约有多少只?等;二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口算和笔算的检验,如:小明从家到学校2000米,他每分钟走90米,还有22分钟上课,他会不会迟到?三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量的简单推算,如:一袋食盐500g,而小明家平均每餐用盐12g,小明妈妈说要十天过后才有时间去超市购物,小明家会不会断盐?这也是一道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估算题。
四、小学三年级的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一)大估法
譬如:家到学校的距离,头发、森林等尽量采用大估法。(
二)小估法
比如:判断54+23的和是否是五的倍数时,只要尾数相加,即4+3≠0或5,因而该两数的和不是五的倍数。
(三)中估法
如: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距学校分别:1500千米、1200米、1800米、1500米,则他们每天上下学要走多少总路程?于是我们就可以取中间的那个数1500米再乘以四再乘以2。总之,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我们老师一定要教会孩子们根据问题的情况合理地选择估算方法。
五、老师要正确评价估算结果的正确性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估算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估算技巧是否合理,要善于能够细致的发现学生的估算方法是不是科学,能不能熟练掌握方法。既然是估算,那精确度在一个可以波动的范围内是数学计算所允许的,因此,如果课题说明了估算,那么教师就不应该过于主观于精度。
六、估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注重估算过程,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们要改变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估算教学中,结果不是一个定数,学生的估算过程更加重要。要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解题问题方法和思路;鼓励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想法,促进学生的估算能力的提高。例如:《两位数的加减法》中,小明和爸妈要去游乐园玩,成人门票是25元,儿童门票是16元,问:80元钱买门票够吗?方法一:把爸妈的票看成30元,儿童票看成10元,则30+30+10=70元。方法二:把爸妈的票看成20元,儿童票看成20元,则20+20+20=60元。方法三:80元买两张成人票还剩30元,30元买一张儿童票足够了,因此拿80元可以的。
结束语:总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估算的目的所在;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低年级孩子的估算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魏崇容.低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技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00(003):130-130.
[2]林永丽.低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技巧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7).
[3]陈珍.探析小学数学估算方法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05):P.215-215.
[4]罗治水.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000(0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