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文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黄坑中学 5124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想要实高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性,必须紧跟新课改的要求和新时代的主题。教师需要通过时刻谨记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指导使学生真正的学好物理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能算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而这也要求了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对不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做出调整。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注意理论多联系实际、多结合实践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不再枯燥等。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多样化教学
前言:随着新课改强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要求的不断推进,高中物理课程也需要在跟随新课改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课程的高效性。再者,高中物理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高中学生思维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如何才能实现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呢?如何才能把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学生对理论性知识比较强的物理学科感兴趣。那么,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影响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
一般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教师教的因素和学生学的因素。而在高中物理的课堂上,影响课堂效率的这两类因素就显得格外突出了。由于高中物理本身就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紧密,其理论性知识可想而知。大多数学生本来就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理,而物理课堂中,繁杂的知识点,单调的理论知识无疑会让学生感受不到物理的魅力,反而容易产生对该门课程心不在焉的心理。在学生看来,枯燥无聊的课程当然不会对他们有吸引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就更不必说了。学生学习的反应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直观表现。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物理课堂的效率,往往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正,教学模式、方法不适合学生发展的自身特点,都会造成学生思想上对物理课堂的怠慢与抵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研究和反思其教育教学,及时对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
二、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正确教学目标导向,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以及一个明确且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学目标。新课改下的学生观要求学生是独特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应该明辨自己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即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确立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目标。当然这一切都应该基于教师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学习的主人之上。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毕竟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如小组合作等环节,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多样化物理课堂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然成为新社会所推崇的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物理课堂所涉及到理论、数学、实践等多个领域。这就需要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通过这一操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以调动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辅助教师更好的讲清物理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方便教师对复杂知识进行高效的讲解,有利于物理课程的顺利进行。只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会使课堂的效率大打折扣,如在讲解运动现象、电流流向、需要绘制图像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验视频、iPad提前作图等)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呈现,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又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新课改下对教师观、学生观、以及学生观的要求。因此紧随时代的步伐,合理地把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育相结合,对于构建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是十分合理的一个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学生对物理课堂枯燥无聊的固有印象,才能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性。
(三)理论与实践科学融合,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此可见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在物理学科中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就在于教师对于理论与实践科学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的贯彻。具有较强理论性的特点高中物理学科恰恰需要教师将实践科学的教学融入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课堂。教师将与生活有联系的实验环节融入到单调的理论课程中,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理论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达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全面的发展。例如在“加速度、电磁感应现象、游标卡尺”等实验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及与生活有联系的物理现象动手、动脑,在实验中不断探索,使其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理论与实践科学相融合使物理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教学、应试教育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潜力的开发,在动手实践和理论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才能达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以及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对自己的教学计划等作出一系列的调整。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合理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物理学科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实践,教师应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科学相结合,让学生深度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虎山.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 学周刊, 2018.
[2]王小红. 关于农村落后地区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研究[J]. 学周刊, 2018.
[3]胡楚兵.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