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 陈瑞琼
[导读] 小学德法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陈瑞琼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年乐学校,广东省江门市529400
        【摘要】小学德法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在小学德育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是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结合德育在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小学德育与法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应用效果

        对于小学伦理法治教学来说,其目的不仅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来实现自己的品格和人格的塑造,并促进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趋于良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德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动态,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正确的方法。道德价值观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德育在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
        道德教育与道德法治课程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德治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德治课的热情不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德育在德育和法律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对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并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发展规律有良好的认识。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从多方面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伦理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反复背诵才能理解。这种学习方法显然浪费了大量的实践,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要点,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难以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现实中发现材料,体验所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众所周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不是静态的。作为教师,他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给他们正确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道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晚。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德育应用效果不理想。具体而言,部分教师的德育观念相对落后。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思想品德和法律教学,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学校和教学团队建设不到位,许多德法课程的教师是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因此很难保证德育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要求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德治课程的好奇心。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德育,脱离生活,导致教育内容空泛苍白,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基础教育德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摆脱传统教学给自己带来的束缚,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德育充分融入课程教学,教学效果才能达到理想。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肯定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德育,以此增强学生的教学德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做好更好的自己》一课为例,在教学上,教师可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倾诉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探讨如何控制情绪,做得更好。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对策,帮助学生锻炼分析和思维能力,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改进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如果学生采用机械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吸收课本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感到厌倦,受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抵制,最终失去对教学的正确信心和兴趣。因此,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材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深深浅浅话友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图像和视频了解名人交友的事迹,然后将课本知识引入教学,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同学和朋友之间的友谊。这样,教学内容就可以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使学生掌握交友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德育的目的。
3.合理运用教学案例
        如上所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既不能保证学习兴趣,也不能保证学习效果。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实际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如果教师能够理解这一点,理论联系实际,在此基础上实施德育,教育教学效果就能得到提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获得情感体验。以《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网上交友的正反例子,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网上交友的利弊,引导学生学习交友的方式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社会事件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法律。例如,在雷锋月,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生命的思考》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陆奴”的案例进行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尊重生命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我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常见。只要学生能够认真观察,教师就可以通过渗透德育来提高德育和法治课程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在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和德法课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把德育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能达到理想,才能促进小学德育法治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希燕.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9,000(007):20-20.
[2]滑军西.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00(031):P.98-98.
[3]王红奎.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3):4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