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余静
[导读] 化学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余静
        云南省巧家县第一中学 654600
        摘要:化学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全面改革显得十分的紧迫。而这就得教师加强注重教学优化工作的开展,摒弃传统“知识本位”的理念,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依旧沿用填鸭式教学手段,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得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阻碍,教学目标很难有效达成,学生化学兴趣培养也很难落实。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探究十分重要,具体分析如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引言
        化学来源于生活,回馈于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也是学生在高中必须要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稳步实施,化学科目对理科分数的整体比重也呈现上升趋势,对学生充分掌握知识与化学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为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广大师生相信彼此、积极配合、共同提高。
一、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部分学校给化学教师及时配备了化学实验用品及器材,但仍面临使用率过低等问题。与实验的烦琐复杂相比,部分化学教师更愿意在黑板直接写下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进行背诵,认为此方法更加便捷,教学效率也较之实验更快。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的目的性过强,通常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多年的经历也养成了其教育模式的思维固化与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师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学生只有一味模仿被动听从,整节课下来并没有几次思考与提问,课堂上的参与度低下。教师主观上直接或间接地省略了应有的实验内容,简化了实验环节,使学生无法感兴趣地学习。
        (二)重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实验知识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许多理论数据和结果的支撑也是化学知识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化学实验所占的分数比重并不高,这就导致了教师一味地重视理论教学,而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缺失。具体而言,在实验课程上教师往往会在讲台上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并为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以及实验原理和结果,要求学生及时进行记录,但是却很少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还有一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太过呆板不知变通,一旦出现缺乏实验器材的情况便直接放弃该实验的教学。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措施
        (一)借助有效展示,实现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以围绕着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学科观念的特征,人们通过观察分析物质改变的过程或现象往往是宏观的,可以用清晰的文字进行描述,故可以被称为宏观辨识。但宏观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深层次研究的分析探究,在化学中还要能从物质的深层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实现微观探析。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展示的途径为黑板展现,这一展示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对物质的微观领域进行观察,学生的相关素养培养自然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引入了教学实际中,而教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构建有效的展示内容,引导学生对物质进行宏观微观两方面的观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有效认知,达成化学内容的有效掌握。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单独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效率和质量达不到预期,还会耽误时间。因此,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选择的不是解决,而是逃避。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欠账越来越多,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实现多种思维的碰撞,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能节省课堂时间,发散思维。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能帮助他们补齐短板,学习到更多的思考方法;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能让他们更好地巩固知识,思维角度更加宽泛。
        (三)引入生活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化学知识的理论性非常强,需要大量的记忆和背诵,久而久之产生枯燥之感,使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受到打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化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践,而学好化学知识也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时候,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进而对化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师的课堂授课效率。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中的“蛋白质”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带领学生回顾“三鹿奶粉”事件,无良的三鹿公司为了使自家的奶粉混蒙过关,而超标使用对人体有害的“三聚氰胺”,给许多婴儿带来了沉痛的灾难。当学生被这一社会真实事件所吸引的时候,教师可以顺势进行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三聚氰胺可以帮助‘假奶粉’混蒙过关吗?”这时候学生的学习探究愿望会被进一步激起,教师在继续讲授接下来的内容时就会更加方便。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逐年递增,社会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化学不仅是高考重要的考试科目,更重要的是化学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都有重要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着眼于当下,积极提升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好这门科目。
参考文献
[1]林雨晨.高中化学知识在环境生态方面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
[2]雷静.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实践[J].新课程(下),2019(2).
[3]程遇玲.浅谈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