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应静远
[导读] 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各个教学阶段和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正在向着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应静远
        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小学部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各个教学阶段和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正在向着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老套的应试教育方法基本被完全取缔,这是我国素质教育政策全面践行和落实的表现。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关注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的和模式经过了持续的改革和创新,逐渐发展为了以趣味性教学方法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然后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教学方法
引言: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数学学科学习能力,推        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完善,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同时也是趣味性教学方法得到广泛实施的主要依据之一。
1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应用价值分析
1.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数学教师会采用古板的单向理论灌输方式进行日常教学,直接通过书本和口语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课堂气氛呆板、乏味的问题,而趣味教学法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以趣味元素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使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向活跃、轻松的方向发展。
1.2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通过对趣味教学法的合理运用,教师可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全面提高,同时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1.3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趣味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它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策划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进度、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以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趣味元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其中,学生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主体,学生对教师的良苦用心和课堂学习的必要性有着深刻的体会,这对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探讨
2.1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情景创设对学生学习理解知识、集中注意力、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具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此,教师应在创设课堂情境的过程中充分融入趣味性元素,消除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焦虑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在课堂中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把抽象的知识点以有趣元素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举例来说,在讲授百分制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百分制对学生的相对抽象性,并针对百分制本身的抽象性,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全新的形式讲授实际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展示,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将抽象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更关心的具体内容,在进行知识点举例讲解时,可以运用有趣的动画形象展示,将抽象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更关心的具体内容,起到积极的教学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程度,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合理变革和自然过渡。
2.2增强师生间互动和交流
为了解决以往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课堂气氛沉闷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彻底改革以往的师生交流方式,建立新型的师友式师生关系,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关心、鼓励为主,以语言为主,以语言为辅的教学方法,以此为基础,实施趣味教学法。现实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堂参与,可以通过组织趣味游戏的形式,增加师生之间的日常交流机会,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游戏,增加师生之间的心理接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进度,从而探索出真正适合学生接受能力和日常学习的教学方法。如在《轴对称图形》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游戏式有趣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与轴对称图形有关的剪纸游戏活动,先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剪纸的方法和技巧,再给予学生一段时间的轴对称图形的制作与分享,这样既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2.3布置趣味性的课后作业
趣味教学法不仅可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可用于布置课后作业,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与思考。比如,在“比例尺”相关知识点的课后作业布置上,老师可以安排让学生用同一区域地图的比例尺进行计算的作业,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首先要找出感兴趣的地图图样,然后自由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比例尺计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后作业的乐趣和自由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意识的培养。通过这次课后作业的完成,使学生的数据资源收集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复习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遵循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应着力创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并布置趣味性的课后作业,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创造出一个充满趣味性和积极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少明.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9,000(026):213.
[2]廖敬东.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方法初探[J].中外交流,2019,026(022):325.
[3]江秋华.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00(010):P.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