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吴少芬
[导读] 分层教学法作为常用的一种的教学手段

        吴少芬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400
        摘要:分层教学法作为常用的一种的教学手段,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优势明显。特殊教育的对象在生理方面具有一定缺陷,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主要对分层教学概念及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提出分层教学实施的策略,希望满足特殊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为实际特殊教育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引言
        特殊教育即为听力、说话存在障碍的学生所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这部分学生在思考、沟通等方面与普通学生差异比较大。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时,只是降低了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在学生分层、数学教学目标以及评价等主要依据学生智力、能力水平,很少依据学生心理因素进行层次,容易忽视这部分群体身心发展规律,容易挫伤这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不利于特殊群体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一、分层教学概念及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的优势分析
        (一)概念
        分层教学指的是依据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差异,所设置的差异化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评价等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学生得以发展。在特殊群体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依据特殊群体数学基础、性格等特点进行分组,确保所分的组内部具有差异性,各小组之间保持同一水平,使特殊群体小学数学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1]。
        (二)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优势分析
        特殊教育的对象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会面临各自困难和阻力,使其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并且这部分群体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相对比较差,而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部分特殊群体不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相关学习任务[2]。而在对于这部分特殊群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他们的个性、数学基础来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任务等,在满足不同个体数学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使其从数学学习中收获乐趣和自信心,为数学可持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一)依据特殊学生特点合理化分层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各个概念、公式等之间联系密切,对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对于特殊群体学生而言,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方面阻力巨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式,充分挖掘这部分学生智力方面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特殊学生性格、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基础等因素进行分层,设置层次化的数学学习目标、课后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完成各个小目标时体验成功的喜悦[3]。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相关内容时,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生活的实物,让这部分学生利用直尺进行实际测量,了解1毫米的长度;对于视力有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1毫米的实物,让学生通过手的触摸对1毫米的长度有一定的感知。在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基础,布置测量身边物品长度、厚度以及宽度等实践练习,使特殊群体学生以自身所能接受的方式深入理解数理概念。
        (二)提问分层
        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活跃,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存在障碍的学生,其听力、反应能力比较敏捷,教师在利用分层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视频以及图片等资源辅助分层教学活动开展,比如在学习“千克”相关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猜一猜游戏,让小学生猜教师的体重,将猜测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唤起特殊学生数学学习热情。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差异化的问题,对于基础薄弱的特殊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唤起其学习兴趣;对于数学基础中等的特殊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问题,使这类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其乐趣[4];对于数学基础好的特殊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这类学生探索的欲望,在自我挑战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作业和评价分层
        由于特殊群体个体之间差异性比较大,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智力、心理等因素,教师可以设置差异化的作业,比如在学习25+25×99这类计算时,教师要求数学基础差的特殊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出结果;要求基础中等学生尝试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要求基础扎实的学生使用简便方式进行计算。或者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基础差的特殊学生完成基本练习;要求中等特殊学生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完成综合练习;要求基础扎实特殊学生完成扩展练习,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5]。
        同时,在特殊教学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评价环节,教师需要兼顾特殊学生心理因素进行客观评价,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应以鼓励的方式激发这部分特殊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帮助其克服数学学习存在的困难,愿意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在鼓励和启发其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和方法,使其在扎实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自我突破;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应激发其竞争意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束语
        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与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能够满足不同个体学生数学学习需求。同时,由于特殊学生生理上具有一定的缺陷,教师应给与更多的关心、耐心等,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困难,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庆洪.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J].内蒙古教育,2020(14):14-15.
[2]郭瑞艳.现代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12):131.
[3]王喜文.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9(10):148.
[4]管昌楠.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下),2018(05):156.
[5]张晓霞.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下旬),2016(05):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