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月
横县横州镇柳明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300
摘 要: 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在运算中经常出现错误的例题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把握学生对于数理知识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因此,本文就小学中年级数学运算定律错例进行分析,并阐述一些有效的改正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运算定律错例;分析与对策
引言
本文先对小学中年级数学运算定律常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阐述,发现两种错误类型: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的错误与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的错误。然后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对错误例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角度提出改正策略。
一、小学中年级数学运算定律错例分析
与低年级相比,中年级的数学教程中添加了乘除运算,一些学生由于对乘除运算法则不够熟悉,在运算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中年级数学运算定律错例主要有两大类型:运算规则错误和粗心导致的运算结果错误。前一种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中年级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在实际练习过程中,会遗忘一些运算规则;而后一种错误则是很多学生都会犯的,数学运算十分重要,一旦某个运算环节出错,整个运算流程都会前功尽弃。
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年级学生常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犯第一类错误。比如,题目“3*(5+3)-2=”,一些学生会忘记数学运算符号的优先性,会得到“16”的答案。而这道混合运算题目,应该遵循运算符号的优先性按顺序进行运算。在数学运算中,乘除运算优先于加减运算,而括号运算优先于乘除运算,这道题目应该先进行括号运算,然后进行乘法运算,最后进行减法运算,其正确答案应该是“22”。大部分学生都因粗心大意出现过运算错误,而有科学研究表明,粗心大意的主要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中年级的学生要想改正这种类型的错误,应该加强对于注意力的集中性训练,并提高对运算细节的重视度。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对于提出问题的敏锐感觉,帮助学生在小学开始养成问题意识,这是有效解决学生运算错误的关键。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是拥有很多疑问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发现数学问题,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继而发展到善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后,就会拥有一种能够从题目反面思考的能力,在实际练习中,能够减少运算的错误率。从小学就开始下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帮助学生从数理知识的本质看问题,进而减少运算中的错误,还能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圆》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尽情提问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先对教材143~145页自行阅读,阅读结束可以开始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按学号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一些学生将他们阅读教材结束产生的问题或者一些好奇的地方写在黑板上。然后鼓励班级中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学生为他们解决相关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比如“生活中遇到的圆形物体?”,“圆这个图形都有哪些参数”等等。在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过程中其实也是一种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将日常生活代入数学中,能使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教室也可以抽取学生上台进行圆形的绘画,不限制绘图工具的使用,最后教师使用教学圆规对学生所绘制的圆形进行测量,评选出最好最符合圆形特点的圆。学生在绘制圆形图案的过程中会对圆形的参数有所了解,也会去思考圆图形的实质,带有一定奖励性质的评选活动,也能提高学生上台参与答题与思考的积极性。在小学课堂上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对错误例题进行举一反三,彻底克服易错点
小学数学课后例题都是编写教科书的相关人员精心挑选的题目,其中不仅将考察范围划分为基础、强化、突破等三个阶段,还覆盖全部教学知识点,因此,对课后例题与所做错的题目进行举一反三,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捕捉数学问题的意识与探究性思维,还能帮助学生克服在数学学习中易犯的错误。
教师在对学生的错误题目讲授结束后,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针对性例题训练。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易错点安排四至六道例题供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后,应该对照参考答案进行修正。然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例题进行题目改编,并要求改编题目覆盖内容较为广泛且不少于五至八道。教师可以对学生改编的例题进行筛选,选取一些优秀题目抄写在黑板上,供各位学生进行练习与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收集本,要求注明题目收集日期、考察知识点与解题思想。教师可以定期将题目收集本收上来进行查看,并选取一些经典题目,作为教案补充内容。在讲解课后习题时,教师可以按学号安排学生进行讲解。比如,1号学生在讲解例题“根据所给数据,找出数字规律,填写第四个数字与第六个数字:1,3,5,7,___,11,___”时,学生应该先指出正确答案是“9”和“11”。然后讲述解题思路是先对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进行计算,可以看出第二项与第一项数据之差为2,后面两两数字前后之差也均为2,则第五个数字应该是“9”,第七个数字应该是“11”。
总 结 :小学中年级学生在数学运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主要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与运算时粗心大意导致的。针对这两种错误例题类型,笔者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对错误例题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悉心引导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并改正粗心大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彦玲.浅析小学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矫正方法[J].《好日子》,2019,000,006:1.
[2] 和卫强.小学中年级数学易错题的管理与干预研究[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1:639.
[3] 张鸿燕.错例分析,能力起飞——试析小学数学计算错题成因及对策[J].《数学大世界》,2019,000,010:52.
[4] 戴莹.试论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J].求知导刊,2021(0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