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泽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陈家湾乡中心校 邮编 033300
摘要: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与人才的培育紧密相连。小学阶段的体育发展方向,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开展激发学生兴趣的健康教学活动为主。本文首先对小学体育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加以阐述,进而对小学体育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从开展多样化的户外健康体育活动、引领校园足球的发展、设完善教学环境,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小学体育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健康教学;团队精神;培养方向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具体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因此,各小学校应充分领会并贯彻总书记会议纲领,充分发挥总书记会议内容一致性,明确我国体育事业未来的前进方向,加强小学体育教育体系的多方位发展,优化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除此之外,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在学应增加丰富的健康体育活动,提升自身文化涵养,改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步发展,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与团队精神的培养。
1.小学体育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鉴于当前社会因素角度,教师发展“团队协作”精神,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活动的着重点,是本着以健康教学为中心,同时培育学生的行动力、意志力、团队协作能力。体育教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以“集体为单位”的户外体育活动,进而对于团队的协作要求尤为关注。学校与教师通过健康体育活动的增设与改进,不但能够使师生之间建立交流机会,还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团队体验。以此能够促进“生生”之间的人交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培养学生兴趣、磨练意志具有重大的意义。
2.小学体育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户外体育活动形式单一
在小学体育中,传统的体育活动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虽然学校与教师保证了体育课时的有序,但是并未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革新与创新,教学内容无法达到突破性的进展。在户外体育课中,活动内容及形式局限于单一化。一些学校教师虽组织学生进行了团队活动,但只是流于表面,对于发扬团队协作意识缺乏深入化的渗透。教师的刻板单一、“整齐划一”教学方式,以及隔空中的“凝固教学气氛”,都不适用于当前小学体育健康教学的发展。
2.2学校缺乏先进的体育硬件设施
第一,一些学校虽然设有体育硬件设施,但大多数运动器材老旧,“年代化”严重。由此看出学校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忽略性,久而久之,学生面对“苍白”的教学环境,难免缺乏积极主动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丰富开展。
2.3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的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课程要求教师,不但应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目前,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升,与小学语数外课形成了差异化特点。
在户外体育课程中,教师虽对学生开展了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但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对团队意识的培养有所忽略。
3.小学体育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实施策略
3.1开展多样化的户外健康体育活动
教师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摒弃,是革新体育教学理念的新端口。教师应改变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增设多样化的健康主题体育活动,以此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愉悦身心、锻炼身体素质。力求树立小学阶段学生团队精神的坚定信念。
例如,一些地区小学校实行全天半封闭管理,因此教师可利用中午大课间进行开展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树立学生的坚定意志信念。因次,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踢毽子游戏。“踢毽子”项目,是小学体育课中最为常见的体育活动之一,且踢法多样,主要以锻炼学生下肢肢体的活动过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既定比赛结果。第一,教师根据性别分组,即:男组、女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对踢的次数最多的一组给予鼓励,而且在比赛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此外,学生在比赛结束后分享其心得体会,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建立。
3.2引领校园足球发展
首先,集体性的竞技赛事能够促进学生建立团队协作精神。足球作为团体性球类项目,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教师可以将足球引进教学活动中,切实有效的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从而可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足球属于高负荷的激烈运动,教师在赛前应对比赛的强度、时间上作出合理规划,开展以健康体育教学活动为主要模式。
例如,学校通过举行运动会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足球比赛。由此在比赛过程中,比赛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质,又可以增进学生的互动交流机会,同时在比赛结束后挑选出获胜者,由体育教师颁发奖杯以示鼓励。届时,体育教师可在赛后对比赛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点评指导。
3.3完善教学环境,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学校整改教学环境方案,对老旧器械进行淘汰,引进先进的体育器械。由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期盼及热爱。第二,教师结合自身发展专业水平,对发展健康体育活动进行“走深、走实”。教师定期进行体育运动的培训,强化专业水准,渗透核心素养理念的养成,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奠定基础。
例如,学校可组织校内体育运动知识讲座,将校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机构引进学校。教师与机构的负责人坐到一起积极探讨学术,教师可把最新的教学理念传递给校外机构,校外机构可把创新的体育活动导入给教师,使两者起到彼此相互补充的作用。进而为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树立风向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使得对于个性化、丰富化的体育活动极为期盼。由此,教师能够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充分开展别具生面的主题健康体育活动,以此塑造团队精神。并把校园足球引进学堂,深度挖掘了足球的后备人才,不但增加足球运动的国体建设,更是对团队精神更好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常益. 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对小学生团队意识培养作用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 张有为. 北京市高等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个性发展与团队精神培养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
[3] 邵志南, 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小学. 以"踢毽子"动作发展为例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J]. 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北京论坛,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