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音乐赏析教学,提升学生审美水平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陈春霞
[导读] 音乐课程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陈春霞
        福建省德化第六中学   362500
        摘要:音乐课程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性灵,培养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实是,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有限,难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深层价值,以至无法更深地体验蕴藏其中的美。因此,加强音乐赏析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是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实践,就提升学生审美水平这一核心,从旋律欣赏、联想想象、内容背景分析、直观教学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音乐赏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音乐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地位不及文化课程,但在陶冶学生情操、缓解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相对缺乏,审美能力有限,因此,他们更多的是将音乐当成消遣放松的手段,喜欢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至于音乐的美,更是无从体悟。于是,提升审美水平,引领学生感悟蕴含于音乐作品的美至关重要。然而,学生审美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于音乐的赏析教学。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开展中学音乐赏析教学的有效策略试作如下阐述。
        一、欣赏检验音乐旋律,感知美
        人们对于音乐的第一感知便是旋律,音乐作品对于人们的吸引力主要也源自旋律。不同的音乐旋律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轻松明快的旋律能够让人身心放松、愉悦,低沉缓慢的音乐容易触动内心情感,坚定高昂的音乐容易激人奋进等。因此,想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更好地感知美,教师首要的便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旋律,这也是欣赏音乐的最基础层次,中学生喜欢一首音乐作品也通常是从“好听”开始的。但是只是喜欢听,这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适时点拨,通过对音乐旋律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丰富的情感,知道音乐借助旋律也能够反映出不同的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音乐的美与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例如赏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标题去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之后给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通过欢快流畅的旋律,以及滑音、顿音、快弓技法等,更好地去体验喜庆节日里撒尼人民欢迎远方客人的愉悦心情。教师通过音乐旋律的赏析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从音乐作品中感知旋律美、情感美。


        二、启发引领联想想象,升华美
        联想想象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音乐作品的旋律,还是歌词,其中都蕴含着不同的内容和情感,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首音乐作品,教师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以音乐作品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能力,在脑海中构建一幅和音乐作品相符的画面,进而更深入地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魅力,使学生升华自身感知的音乐之美。试以“德化山歌”为例。德化山歌是集文学与音乐为一体的带有民间故事性质的一种传唱艺术。建国以来,德化山歌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涌现出了很多新的作品,歌颂国家、歌颂共产党、歌颂家乡等,音乐作品的内容积极向上,歌词文明健康。在诸如山歌之类的音乐赏析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委婉动听的歌声,根据歌曲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旋律、歌词理解作品内容,并通过联想想象构建应景的画面。如《我是一个作田兄》:“我是一个作田兄,免笑我逐日脱赤脚……”,歌词朗朗上口,旋律欢快,加上德化山歌特有的唱法,此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引领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再现当地农民劳动积极性高涨的垦荒、种植的热闹画面,联想的同时,学生也能够从歌曲中感受德化山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发生的巨变。教师适时引领学生去进行音乐作品的联想想象,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品中的情感美、画面美。
        三、借助内容背景分析,强化美
        音乐作品通常是在一些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作者对于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相应的出发点、意图。教师在进行音乐赏析教学时,可以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背景等)进行深入挖掘,这样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呈现出的内容、情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使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的音乐之美得到强化。这里仍以德化山歌《我是一个作田兄》为例,这首山歌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这个时期最大的变化便是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德化山区人民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创作者陈世哲是德化人,他又有过上山下乡当知青的经历,因此对于德化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在这种背景之下,这首德化山歌应运而生,可以说,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是作者本身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作品解析,能够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特定的年代,对作品表达的美会有更为深刻的感悟。
        四、尝试情境直观教学,体验美
        音乐作品的表现,除了旋律以及歌词之外,还有舞蹈、画面等。在音乐赏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播放音乐的同时配上应景的画面、场景、舞蹈等等。在丰富音乐赏析课教学内容的同时,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更为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让学生听到音乐之后能够在脑海中构建起一幅更为立体的画面。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旋律之美、内容之美、情感之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总之,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手段开展音乐赏析教学,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对于充分发挥音乐学科在学生审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典.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J]. 戏剧之家,2021,(11):93-94.
[2]周先永. 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名师在线,2021,(08):71-72.
[3]王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 读写算,2021,(08):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