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思仪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文华学校 ,广西贺州542627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受重视,小学生在成长中受多元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极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所以在教育上需要做出正向的培育,使其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那么这需要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让知识与学生个人的心理情感连接,从中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理解和亲身感悟吸收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优良的心理品质,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学生
身心的健康是每一位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所以教育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认识自我、爱惜生命,拥有积极乐观的思想精神。那么将其在教育工作中落实,则需要渗透在学科课程中,使学生接收多样的心理健康知识,主动关注个人的心理问题。在小学学科体系中,道德与法治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必要的选择,本文即探讨具体的渗透策略。
一、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提高重视力度
在以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更多以知识层面指导学生理解思想品德、法治规则等相关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突出,学生的参与兴趣较低,从而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重视力度,在课堂中突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学生的个人发展紧密联结,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认知自我的心理问题,由此主动去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吸收,逐步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1]。
以“学会沟通交流”这一内容为例,随着学生年龄增大,心理情感会有明显变化,这一阶段更加需要正确的心理指导,那么健康的沟通意识尤为重要。教学中,老师需要把握本节课对学生成长的指导作用,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以学生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事情作为导向,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有意识地了解真诚坦率沟通的重要性,以完善自我认知,构建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二、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其巧妙融合
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以往教学中,由于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缺乏与自我情感和心理的联结。而且部分内容在心理指导方面较为隐晦,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以进行深度的剖析和转化。所以,教师需要全面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使其显性化,以直观情景、生动案例等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引[2]。另外,小学生在每一阶段的身心发展并不相同,而且存在个性差异特质,教师在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时需要有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解答自身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困惑,更好地塑造价值理念,树立优良的行为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学会用健康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例如在教“健康看电视”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将知识结构与学生的成长联系,挖掘有意义的启发内容,在课堂中生动地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思索,以知识更好地指引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品质。比如看电视属于学生日常的行为活动,但很多学生逐步产生了过度看电视的行为,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态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需要引入看电视的危害事例,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相应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自主思考,表达个人对合理、科学看电视的想法,以此重视健康生活态度的养成。并且深化课堂总结指导,最终要保证学生建立正确看电视的态度,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行为,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建构丰富教育体验活动,提高渗透效果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其目的是深化教学内涵,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并相应内化为个人的能量,使自己拥有健康的身心,所以,学生的感悟和体会尤为重要。具体实践中,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组织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感知,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不良心理带来的影响,并学习促进身心健康的有益方法,通过实践活动逐步总结经验规律,运用有效的知识经验和思考方法对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指引[3]。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了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在学习中体会愉悦感和成就感,并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正确地体验和表达情绪等。那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结合教材知识来组织体验活动,从不同的层面正确指导,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发展自我,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成长品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4]。
以“我是独特的”这一内容为例,从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明确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本文与学生自我的认知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正确认知自己的优缺点。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相应在课堂中组织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学着运用客观的语言来评价自己。如课堂中组织“猜猜我是谁”“情感交流会”等活动,促使学生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从实践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正确分析自我,通过师生交谈相信自我,树立完善自我的健康心态。
结语
素质教育深化改革中,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关注的重点命题,将其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既能够拓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也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所以,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教师和学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并相应从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其显性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也要借助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最终真正地内化迁移知识,在成长中拥有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陈芳.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新教育, 2017(7):75-75.
[2]王永成.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 甘肃教育, 2020(12).
[3]朱玲.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79(012):650.
[4]梁伏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 教育观察(下旬), 2019, 008(0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