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超 王霞
山东省博兴县庞家镇第二小学 526501
摘要: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让学生掌握师生相处原则及生生相处原则,能使学生在课程活动中团结互助,树立诚信、文明的优良品质。对此,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优化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教师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教师想要高效开展教学工作,就要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得以出现。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角度来看,生活化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学科知识的特点,还能够让知识以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出现,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了重要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由此得以实现。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生活化因素太少太老套
部分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时,引入的生活化因素太少也太老套,很明显是生搬硬套的结果,对于现代社会越来越早熟的小学生来说,尤其是步入高年级段,几乎可以将学生当作一个小大人来看,引入的生活化因素太少、太老套,学生一眼就看穿教学意图,学生失去新鲜感,无法融入生活化教学中,游离教学之外,甚至嗤之以鼻,虽然在应用生活化教学,但效果往往不好。
(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
要明确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同样的一个生活化教学,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者侧面引导其法,让学生自己展开探索和思考的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公共秩序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共秩序”,学生听过太多这样的话,必然会有抵触心;而如果启发式地提问学生:“如果你早上起来卖包子,却被人插队,导致上学迟到了,你们怎么想呢?”,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杜绝“提问—回答”和“说—听”的闭环教学,而采用启发式灵活教学,而现实情况却反映出,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导致生活化教学效果不足。
二、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一)纳入生活化素材,增强学生课程意识
小学生处于思维成长的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及内容的辨析能力不强。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抽象性及严谨程度高的课程,将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生活,有利于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具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对此,在道德与法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的融合,保证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生活化,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比如,学习《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课程内容时,为让学生对父母的爱有深刻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感恩的心,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的能力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学活动在开展中,教师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视频,比如“小男孩吵着闹着想吃零食,但妈妈并没有给他买;小朋友想在动物园近距离地接触动物,爸爸也没有让他过去”。针对以上两个故事情节,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没有完成孩子的心愿,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内容。学生在讨论过后会得出结论,不让孩子吃零食的原因是零食中含有很多不健康的物质,孩子吃多了容易生病;不让孩子近距离地接触动物的原因是,担心动物误伤孩子。对此,学生也能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并非一味地纵容,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在多方面,所以在父母阻止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些生活化的案例,能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父母减轻生活负担。
(二)应用生活化实例组织课堂训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课堂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是教师考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角度来看,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训练,就必须要让他们参与到实际探究和体验当中来,为此教师必须做好对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有效应用,让学生可以实现生活与课堂之间的有效关联,由此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例如,在完成《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的学习后,我就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常见的生活垃圾,如瓶盖、纸筒、纸盒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与教师的实践互动,来进行手工制作,让原本无用的“废品”变成手工艺品。又或者在完成《选举产生班委会》的教学后,我就专门组织学生进行了“班委会选举”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成为班级的主人,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让他们成为班级事务的参与者和监督者。除了课堂上的训练外,我还会为他们设计一些课后训练,让他们真正进入生活中去进行体验和训练,由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秩序在生活中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能够成为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三)注重课程导入
优秀的课程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迅速从上节课课程中转化过来,并对新的课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教学的帮助巨大。在课程导入阶段就引入生活化元素,例如,在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课程时,在课程开始之间,先给学生展示两幅正常人的肺与长期吸烟者的肺,再给学生说明吸烟饮酒在生活中的危害,提问学生:“同学们,假如生活中有人给你递了一根烟,你会怎么做呢?”倡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相互探讨的方式,交流思想,最终,学生会明白吸烟喝酒的危害,提高警惕性,课程自然而然地开展了下去。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须整合生活化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化教育情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生活化的知识产生深刻思考。学生对生活化内容认识较为深刻,教师以此为出发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环境,为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惠君.生活德育智慧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
[2]庄培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