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628400
2017年,教育部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把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首次明确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其中批判性思维一经提出,就成为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话题。
1. 概念界定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提问、质疑、辩证)就是一种探究性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个模型。
萨姆纳认为:“批判是对已有的各种观点接受之前必须进行的审查和质疑。”我们通过批判来了解这些观点是否符合事实。
现代批判性思维的代表人物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中将批判性思维称之为“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ought)。他的定义如下:反省性思维是对观点和被认同的知识所采取的主动的、持续的、仔细的思考;其方式是探究知识具备什么样的支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在我国,批判性思维又称之为思辨思维。儒家经典《中庸》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批判性思维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是一种理性的评判。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能力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其中分析是核心技巧,是一种以理解、阐明问题为目标的方法。它通过细致的观察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再根据观察作出推论,最后推导出暂定的结论。
2. 批判性思维的误区
2.1 批判性思维≠抬杠
很多人认为,当别人说一件事的时候,不要轻信,不马上接受,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多想一下,这就是所谓的批判性思维;又或者当别人陈述一个观点时,马上提出不同的意见,就是一个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很多带着这种误解的人在抬杠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沦为一枚“杠精”。
抬杠和批判性思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真正在意真相和观点正确与否。前者不关心事情的真相和观点的正确性,为反对而反对。后者以事实和真相为基础,进行独立的、有意义的思考,理性的评判这些观点是否符合事实,这是一个逻辑严密,经得起任何推敲的思维过程。
2.2 批判性思维≠否定
批判性思维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批判性,这种批判性突出地表现为质疑、反思甚至否定,但是批判性思维不等于否定,质疑和批判才是它的本质特征。对于已有的观点要从质疑开始,不要觉得自己的观点才是最优越的,时刻只想着要怎么说服别人,而是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做出明智的判断,全面了解多元的意见,以开放的心态,平等对待不同角度的观点,结果可能是赞同对方,否定了自己的原有观点。所以否定不是目的,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3. 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辨别问题的能力,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强调知识结构,更要注意其思辨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初适应市场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但是并非所有的课型都适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听说课和阅读课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因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建立在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换句话说,是建立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之上的。
如外研版必修五module 2 课文The Human Traffic Signal,在阅读之前,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What kind of job do you think is worth doing?” 列出他们心目中理想工作的特点,然后进行课文阅读。在对整篇文章学习之后,我又提出两个问题(1) Why is Timoteo’s job unusual? (2) Do you think Timoteo’s job is worth doing? Why?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基本是确定的,而第二个问题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全班几乎一致认为这是一份值得做的工作,因为他帮助了别人,拯救了许多生命。这时,我提出:“有没有同学对这一答案提出质疑的呢?”我又特别强调了一下“质疑不等于反对”。课堂一度陷入沉默,但在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就有学生提出:“在雨雾天,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人体交通信号灯能起作用吗?”还有学生问:“这里是‘魔鬼弯道’,Timoteo自身的安全能不能得到保障?如果汽车失控,他是不是很危险?”……就这样,质疑的盒子一打开,学生的疑问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
又如,选修七Module 1 课文Dizzy Heights of School Basketball, 阅读课文前,老师提问“Is playing basketball safe or dangerous?”快速浏览课文后,学生得出一致意见“Basketball is one of the safest sports.”因为课文第一句话就提出了这一点。第二遍阅读文章,老师提出下列问题:
(1) What is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tournament?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收集、整理信息,弄清楚参赛队伍及队员的关系。)
(2) 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twelve minutes into the second half?
(3) What happened at the last three minutes? (通过这两个问题整理出运动员Frank Sackler 受伤的过程。)
(4) Why did Frank Sackler get injured? (分析球员受伤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实例在文本中的作用。
(5) Now do you think playing basketball is dangerous? Why? (根据文本中的案例谈论自己对篮球运动危险性的认识。)
(6) 最后,纠正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思维品质:In reality, what should we do before giving our judgments or comments on something, or some person?
4.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对书本知识不迷信,对已有结论不盲从,赋予学生一双“火眼精睛”,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分析问题,找出原结论的不足,大胆批判,并及时进行正确、灵活的评价和反馈,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学会客观地、理性地、本质而又全面地看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① 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② 王志强 英语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几个问题 [J]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7,5
③ 武宏志 论批判性思维 [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
④ 武宏志 何谓“批判性思维”?[J]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4(4)
⑤ 武宏志 批判性思维:语义辨析与概念网络 [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