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江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新市民第一小学,邮编562409
摘要: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革的当下,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在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基本素养,信息技术课堂也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攻克的对象。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课堂的推广已经有一些年头,为信息化教育工作作出了长足的贡献,是改善传统教育的绝佳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性
引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教学环境,最大化整合了课程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不断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也在进行变革,尝试不同教学模式,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技术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动手、思维能力。但也应该看到,其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只有正视其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信息课堂的作用。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面临的困境
1、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足
在实际信息技术教育课开展中,或许是因为该类课程为新兴学科,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家长都未对这项课程引起高度重视,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将此课作为娱乐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出现各种课堂纪律问题,但是老师们也只是一味按程序教学,采用放养式教课模式,导致此类课程最终沦为垫底科目,甚至为语文、数学等正课让课时。
2、信息技术课教学实力极度薄弱
许多学校信息技术课开设课时较少,学校和老师安排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基础不匹配,许多学校的学生属于零基础,而课程内容与学生掌握度衔接度低,导致学生无法投入学习。同时,教学硬件、教师教学资格在各个学校也参差不齐,教师体系的不健全,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实质性信息技术技能,此类课程的实效大打折扣。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创新改革的途径
1、将信息技术课与“创客”理念相结合
创客教育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教学模式,将创客理念与教育相结合,正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把利刃。创客文化是激励参与者自己去发明创造,而这刚好与小学生的学习特性不谋而合,小学生学习时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偏具象化、缺乏理性思维逻辑等现象,而创客理念可以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以乐受益,提高其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编辑幻灯片”一课时,学生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幻灯片并进行过简单操作,这一课时将进入幻灯片的综合实践第一步,老师可以结合创客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过程。首先,设立学习情境。老师可以提前做好一个关于近期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动画介绍ppt,并向孩子们展示自己ppt中插入的图片、动图、小插件等,激发学生对幻灯片制作的好奇心。然后开展头脑风暴,深挖作品创作中的内容,请学生们分小组讨论自己在演示幻灯片中看到的展示图、展示方式有哪些?猜测这些技巧是怎么完成的并提出小组问题?在同学们相互讨论学习以后,老师针对每组的问题答疑解惑,并邀请同学上台配合演示操作。
当同学们对幻灯片制作跃跃欲试的时候,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动漫制作一个介绍ppt,选择比较有趣的向大家展示。接下来,同学们就可以分组操作并将成果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这个过程,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互动,共同进行创新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性将促使学生动手能力显著增强,和老师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2、将新型教学方式导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变革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是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许多新型教学方式应运而生,例如微课、翻转课堂的运用,让信息技术课堂内涵更加充实,课堂表现形式更加有趣。这些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新鲜知识且乐在其中。
例如在学习“浏览网上信息”一课时,其本身课程内容相对简单,而且许多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早有较长时间的互联网使用基础,如果单纯去学习浏览互联网,对学生们来说就稍显枯燥,同学们往往会出现厌烦情绪。教师们在这种课程内容下,需要转变思路,基于学生们已有多年互联网使用经验的事实,改变自身课堂角色,将学生转变为教授方,自己则为学习方,邀请学生们上讲台,展示自己是如何使用互联网网站查阅知识,如何将有用的网络信息下载下来,并用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的。这种让学生自己主动分享的方式,可以避免信息技术课堂误区,促使学生从他人身上学习更多的知识。当同学们分享了足够多知识点以后,老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补充更多信息技术知识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量。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参与信息技术课堂的积极主动性,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勇于展示自己、提高自己口才,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3、开展信息技术课前课后调查分析工作
信息技术课堂相比其他科目更具有实践性、开拓性,所以教师们要做的工作不能维持传统科目那种写大纲、做课件、讲课做题的方式,而应该创造性的开展课前课后调查分析工作。通过大量的课前课后跟踪调查工作,对信息技术课的课堂内容进行充分的整合,查漏补缺地向学生输送更加全面、系统的新知识。
例如学习“用word制作网页”一课时,老师们课前就需要了解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了解程度,如果同学对这个知识点都不太了解,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应的知识介绍视频或图片。课后,许多学生就会忽略相应技能练习,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课后作品,并建立课后兴趣小组,将老师收集到的网上比较优秀、有趣的作品分享到学生们的小组讨论群中,和同学们一起从模仿实践发展到自创实践,培养学生的弹性思维,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价值,为信息化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科特点把握一直是其教育工作的难点痛点,但是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不断的革新改变,必将让信息技术课焕发其独特魅力,让学生们的信息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让孩子们快乐地学、快乐地做,为教育现代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社会培养新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46):29-30.
[2]苗志鹏.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夏京京.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4]郭芳明.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探究[D].南昌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