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珠
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中心校,317006
摘要:数学是我国教育当中基础性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必修课程,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小学阶段打牢数学基础,对于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探究,首先,简要的说明了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给出了几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列出几点实践中得以实施的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小学数学教学洒一片快乐的阳光。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有效性;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指导思想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就要求学校和老师创新教学理念,并围绕着新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如果说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作业就是体操中的重要动作,是帮助学生得分的关键因素。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业内容较为枯燥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并不注重,多以单一的书面作业为主,作业内容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体缺乏趣味性,这样枯燥的内容会使学生将作业当成任务去完成,并无法实现作业布置的主要目的,长此以往,学生会沦为做题的机器,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缺乏层次性设计
现阶段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特性,忽视了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具备差异性的事实,在作业设计上缺乏层次性,总是会布置统一的作业,制定统一的标准,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更加不利于学生日后在数学上的学习与发展。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目的性原则,作业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师应明确作业设计的目的,不能单纯为了让学生增加练习量而设计,作业内容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真正能够帮助到学生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之前,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再将数学作业按照难易程度设计出不同的几种类型,每个类型的作业对应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有目的性的作业设计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学习存在差异性的问题,与此同时,这样的作业设计也可以使教师更加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日后的教学中也更能够清晰的安排教学计划。
(二)针对性原则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该遵循针对性原则,所谓的针对性就是要求在数学作业的安排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关注到课程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作业练习的设计,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此外,数学作业不应该成为学生的累赘和包袱,将作业当成任务去完成,教师应该通过针对性的设计,将作业转化成为教学效果的试纸,能够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深化知识点的理解。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有句古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上也要体现这一点,增强作业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该脱离单一的“写”的形式,教师可以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巧妙地结合游戏、故事、谜语、绘画等这些小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并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作业成功摆脱枯燥性,充满趣味和乐趣。例如,跟学生们列举“鸡兔同笼”的例题,小学生对于动物都会感兴趣,利用这个是中国古代著名典型趣题之一,可以迅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顿时对数学计算充满期待与兴趣。
(二)增强作业的生活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本来就来自于实际生活,反映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各种数学知识、数学文化和数学现象的巨大数学课堂。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维去发现并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独立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会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活动,能够明白数学对于实际生活的现实与意义,并能够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既能够有效帮助学术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数学回归现实生活。例如,让学生们课下自己找身边那些东西有正方形、长方形或者三角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还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几何图形。因此,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理解。
(三)增强作业的层次性,开发学生学习潜力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也是如此要充分的关注到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让作业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在设计时增强作业的层次性,就不至于出现难度过大打击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难度过小又起不到练习的效果的问题,只有科学增强作业的层次性,才能设计出难度适中的作业,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更加有信心、有斗志的去完成相应的作业。因此,在作业设计上一定要断绝“一刀切”的情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可以将作业的难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分为A、B、C三个层次,由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进行难度选择,但是,教师也要注意选择的客观性,避免成绩好的学生选择最简单的层次,而成绩较差的学生选择最难的层次,这样会失去层次性设计的意义。这样让学生拥有作业难度的“弹性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综上所述,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想在小学阶段打牢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们就要注重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安排,避免使用机械、重复、乏味的题海战术,多从兴趣性、多样性、层次性等方面入手进行作业设计的优化,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乐趣。
参考文献:
[1] 廖兴坤.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S1).
[2] 蔡玉军. 给数学教学洒一片快乐的阳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09,(09).
[3]王爱花.论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116.
[4]乔玲玲.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9(0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