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为先融合教育——谈特殊教育学校育人管理的创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张豪杰
[导读]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以生为本已成为教育界发展的主流方向。

        张豪杰
        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邮编528400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以生为本已成为教育界发展的主流方向。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在育人管理工作中需寻求创新之路。目前,融合教育是众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育人管理工作时运用到的最新理念。因此,本文以生本教育与融合教育结合的理念,就特殊教育学校在育人管理工作中的创新策略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生本为先;融合教育;特殊学校教育;育人管理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来,我国教育育人革新之路又上升了一个新高度。其中,特殊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很大难度,这主要是由儿童存在的各方面缺陷所导致的。特殊学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要根据儿童的特殊需求,为其提供适合其成长的环境,这也是特殊学校开展儿童管理工作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结合融合教育理念,就特殊学校如何提升管理效能加以探究,希望最大化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的育人价值。
1.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论述
        生本教育这一思想与新课程理念保持相对关系,是真正为学生而设计的。生本理念明确学生主导课堂,而教师只作为课堂协调者和学生辅助者存在。不过,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学校都无法将生本理念落实到位,仍是教师主导课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若以统一的理念开展育人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引发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特殊学校进行育人管理工作,更要严格落实生本理念。至于该理念的落实,则需从教学理念、方法、管理等方面入手。另外,融合教育是让特殊性融入到普通中来的一种思想,在普通班级中,可混入残障儿童,如此一来,育人环境是一样的。即便在课堂管理中有难度,但只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照样能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融合教育是一种丰富且极具个性化的育人管理理念,规避了在隔离环境下开展教育工作。
2.特殊教育学校实施融合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2.1课堂管理具有突发性
        融合教育,直白来说,就是将特殊儿童混入到普通儿童中的一种教育思想。由于特殊儿童的加入,在学习知识和进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众多的突发情况。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对于突发情况要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处理。比如,孩子之间打架、特殊儿童在课堂上捣乱,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等,这都是在融合教育课堂上会发生的突发性状况。
2.2难以构建课堂学习评价体系
        在日常教学中,不论是普通儿童还是特殊儿童,其心理认知情况和课堂学习情况都要依靠特定的评价体系而得以完成。而构建评价体系是众多策略相结合的结果,依靠评价策略可对育人工作的效果做出整体评价。不过,特殊儿童在转入平常班级后,其班级环境会随之发生一定改变,与此同时,评价策略和标准也会加以变化。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其评价体系差异化的提高,最终也导致构建评价体系的难度加大。


2.3家长文化差异性较大
        一般来说,若是将特殊学校的儿童和普通班级的儿童放在一起学习,课堂秩序必定出现混乱情况。在此环境下,众特殊教育学校都会选择家长伴学制度开展育人活动。在家长伴学制度的应用下,教师可携手家长,更好落实课堂教学。不过由于陪同家长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教师管理课堂的难度较大。
3特殊学校育人管理的创新策略
3.1从校园入手,为渗透融合教育提供条件
        融合教育,其核心理念就在于实现真正的学习平等。融合教育理念本身充斥着浓厚的学习乐趣,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儿童提供良好的、平等的学习平台。在特殊学校的育人工作中,若要真正融入融合教育思想,首先要以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为出发点。具体可建设文化墙、建设学生游戏互动教室、建设儿童之家等环境,由此逐步实现融合教育在特殊学校中的渗透。除此之外,特殊教育学校还要积极帮助教师,便于其按照特殊儿童的情况建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比如,布置儿童图书角,设计小黑板等,另外,还可以布置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沟通的游戏圈,安排伴读家长座位等,从而更好落实融合教育理念。
3.2从教师入手,为融合教育课堂奠定基础
        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不断加快了革新步伐,不过在教师专业性和教师育人思想培育方面还有众多不足,而融合教育能否落实到位,主要由教师决定。很多教师在开展特殊儿童育人工作时,有其特定的着力点,但是当教师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进行融合教育时,反而不能熟练应用教学理念和相关的课堂实践方法。所以,要在特殊教育校园内实实在在将融合教育渗透到教育工作中来,就必须从教师入手,培养师资育人水平。具体可利用校本课题研究和网络开展教研的方式来逐步渗入融合理念,同时要制定学科负责人制度和师徒结对制,从而从学校内部培养出一批熟练应用融合理念育人的教师队伍。另外,还要制定校长负责制,分别从教务工作安排、学生伴读家长培训工作、伴读家长和教师的合作等方面,整体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融合理念实践能力。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开展融合理念育人工作时,才能得心应手。
3.3从家长入手,实现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就特殊儿童在学校的日常学习来说,其情感认知、行为习惯等都将直接影响到融合教育思想的顺利实现。而实现特殊儿童伴读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公共育人工作,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所有特殊儿童和其家长的情况设计《家长伴读手册》,在该手册的引导下,陪读家长在课堂上的任务、在课外的辅导和对学校的按期汇报等工作也能落实到实处。并且,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是特殊儿童出现一些突发性问题,也能在家长的努力下尽快得以解决。在课堂活动的逐步深化下,《家长伴读手册》也能得到完善。作为特殊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也要根据该手册持续调整教学策略,并继续深化融合教育理念,从而真正提升对特殊儿童的育人管理工作和课堂教学效能,最终实现特殊育人工作的平等性。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特殊教育学校不仅面临着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的艰难性,同时还要接受个性化育人的新挑战。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要持之以恒,寻求正确的育人之路,基于生本理念,积极探求将融合理念渗透育人管理工作中的创新途径,从而实现特殊育人教育的真正平等,努力办好群众为之满意且称赞的特殊教育。
参考文献:
[1]雷雨虹,郭秋霞.汕尾市特殊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05):62-64.
[2]李锦芳.生本为先融合教育——谈特殊教育学校育人管理的创新路径[J].教育界,2020(14):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