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教育应在“慢”中进行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 邵红芳
[导读] 偶尔在《教师博览》中,看到余岱宗老师写的《“慢教育”的思考》

        邵红芳
        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中心校       邮编:317006
        摘要:偶尔在《教师博览》中,看到余岱宗老师写的《“慢教育”的思考》,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触:我们现在的班级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学生呢?他们在学习成绩上不如意,个人的情感也不是很好,没有孩子的快乐天真、乐观向上等童年应该具有的灿烂和明媚。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些学生的智力偏低,情感淡薄?其实并不然,是因为目前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造成的,例如:急于求成的教育现状。当看到“慢教育”一词时,我从字面上理解,“慢教育”就是教育要慢,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之后,我特关注张文质的书籍,从此对张文质的“慢教育”思想有了浅薄的了解和理解。
        关键词:后进生;慢教育;教学思考
        一、什么是“慢教育”
        “慢教育”,就是以智慧主导下的耐心和爱心瓦解粗暴、劝导贪婪,并进而消除心灵的贫困的过程。张文质的“慢教育”的教育理念包含着一种以从容应对高压态势造就的粗暴冷酷、以沉稳对峙急功近利的肤浅、以智慧瓦解手忙脚乱的自作聪明、以诗意找回生活学习应该获得的情趣和乐趣的义蕴。
        二、“慢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联系
        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 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现代教育是以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受家庭、社会环境、遗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热情,学习成绩落后,在学习过程中根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激励,从而导致缺乏自主学习和追求成功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了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尝试成功”的教学策略,关爱后进生,帮助后进生,促使学习后进生的成功心理得到恢复,基础知识和能力得到增强,进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益。其中的“小步子”的教学策略,就体现着一种“慢教育”思想。
        三、“慢教育”在教学中体现的好处
        1、从教师的角度看,“慢教育”有助于后进生的学习。现在,很多老师在工作一二十年后,开始注意到: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现在我们也能看到许多老教师,心平气和,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具有孩子们喜欢的耐心,特别是那些胆小者、知识接受慢的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教师,其实,这种耐心就是“慢教育”的一种表现。而年轻教师,往往因为急于求成的心态,讲课时变得心浮气躁。对于新知识,一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就掌握,那是有难度的,更不用说班级中那些后进生了。教师摆好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可以让自己在教学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幸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学得轻松,更能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这份温情,乐于学习。
        2、从学生的角度看,“慢教育”有助于后进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像植物一样,需要生成周期,而学习后进生由于种种原因,本身就存在接受知识慢的特征。在基础教育阶段,家长、教师对一些后进生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于是就会产生厌学、逃学、不做作业的状况。

如果,我们把这些特殊学生,以特殊的要求、标准来衡量他们,用少而慢的标准来对待这些后进生,我想是有助于他们的成长的。比如:学生做10道题,要求他们只要做5题(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完成相应的题目数量即可)。又比如,一般学生只要1、2分钟能完成的一道数学题,我们可以让这些后进生用加倍的时间来完成的这题。这种慢的学习,可以缓解后进生高度紧张的精神状况,让他们在点滴的成功中体验快乐,这样有助于后进生的成长。
        四、如何在教学中对后进生进行“慢教育”
1、教师在教学中,心态要平。
        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歧视,不能把他们当作包袱,要对他们倾注爱心。教师要时刻调整自身的情绪,要从心灵深处发出由衷的微笑。用微笑与学生交流。因为“微笑”是你心情愉悦的信息,也是赞赏学生肯定学生的表征,还是爱心的真正体现,更是耐心的体现。教师的微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十分重要,微笑不是放任、纵容,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教育家提出:“要用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微笑,输出的是积极、乐观的情绪,传递的是友好、愉快的信息,体现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美好的希望。一个热爱自己职责和学生的教师,一定会用真诚的微笑来面对自己的学生。每次教育后进生的时候,老师多用微笑与学生交流,把自己最好的心情、心态展示给学生。
        2、后进生在学习中,思考时间要足。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构建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给后进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不给他们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且所学的知识既不容易理解,更容易忘掉。因此,教师要为后进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和思考的时间,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获得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再创造”知识。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个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放手探究“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开放的时间与空间,孩子的思路更开阔了,不需要任何重复的记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深刻的烙在了学生的头脑中。因为新知识不是老师告诉他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自己探究得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成功的体验。后进生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经过充分的活动和充分的思考,也会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理解到理解,不能接受到能接受。
        3、后进生在学习中,表达机会要多。
        后进生对知识不理解,往往是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没有好好听同学发表意见。所以,在学习时教师要运用合作学习,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对于后进生,先学会倾听,是学会表达的前提。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学习需要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学到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后进生学生要学会把听到的东西、知识,能流畅地顺利地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是对后进生是否在认真听课、是否听懂的一种有效的检验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陈述一些规律、定律、法则、概念、学习的过程、感受等,多给后进生机会,让后进生在表达中学到知识。
        总之,在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在“慢”中进行。在“慢”中,让教师真正地感受到传授知识的平静中的乐趣与平凡中的圣洁感;让学生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中无比充实的多彩和童年才有的朝气与骄傲;让后进生在“小步伐”的“慢教育”中,一步一步的追赶着前进。
        参考文献:
[1]余岱宗. "慢教育"的思考[J]. 教师博览, 2008(3):5-5.
[2]甘志国. 数学教学更需要"慢教育[J]. 中学数学月刊, 201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