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牛玲
[导读]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牛玲
        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277599
        摘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这样的学校教育才是完整、有效、有意义的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时段。基于此,以下对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知识技能不足,当受到来自外界种种因素的干扰时,无法采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小学生心理畸形,阻碍其健康成长。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保护和成长。
一、小学班主任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与拔尖学生同步”问题
        传统教育管理方式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与拔尖学生同步,这也是绝大多数班主任实施的教育措施。虽然在一个班级里需要突出一些拔尖的学生,展现班级的优秀成果,但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让全体小学生获得知识成果才是真正的教育方针。一个优秀的班级,不在于拔尖的学生有多么优秀,而在于普通学生取得多大的成绩,这与木桶理念比较相似,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板。班级里,普通的学生都会有一些自卑心理,他们在面对优秀的学生时,这一心理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并且当他们跟不上教学速度时,他们的成绩会更加落后,而他们的心理就会越来越自卑,进而使他们恐惧学习,甚至厌弃学习。
        (二)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式单一
        传统教育管理方式的问题之二就是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式单一,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应通过学科渗透、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从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引导与教育,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仍然以枯燥、单一的课堂讲解方式进行,这就严重影响了心理辅导工作有效性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促进。
        (三)“小学生之间差距明显”问题
        传统教育管理方式的问题之三就是小学生之间差距明显,这是班级里常见的现象。一个班级里有优等生就有差等生,而他们之间的距离非常明显,这对教学和管理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班主任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优等生需要更加优秀,差等生需要取得进步,但是这样的差距会一直存在,且班主任的管理核心始终在优等生身上。学生差距是班级管理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这样的差距会让小学生产生偏激的想法,而这样的想法会阻碍他们的成长。
二、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促进师生的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情
        小学生在刚步入校园的过程中,对于教师会比较畏惧,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和小学生的关系也比较疏远,为了更好地落实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教师要转变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态度,贴近学生主体,走进小学生的生活。例如,可以通过与小学生一起游戏和互动等,增加小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逐步缓和班主任和小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在教育和学生管理中也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增强对小学生意见的收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需求,打造以小学生为核心的班级管理环境,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二)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当前一些小学生十分排斥班主任的说教,他们喜欢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因此,班主任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各种活动的作用,从小学生的喜好、兴趣出发,为他们搭建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教育活动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班主任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班主任如果能有效地把各种活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必定会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在笔者刚接手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时,发现班内几名学生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其习惯与认知仍停留在幼儿园阶段。有些学生甚至对上学很“头疼”,在家长把他们送到学校后,他们不是装身体不舒服,就是找各种借口请假回家。为了让这些学生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笔者精心地设置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体会班集体的力量和快乐,如歌舞比赛、生活常识抢答赛等。在丰富的活动中,这些学生与同学相处融洽,慢慢体会到班集体的快乐与温暖。笔者设置的各种集体性活动,让这些学生对班级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及时解决了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提升自身素养。班主任可以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深入体验不同的职业和角色,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感知。
        (三)班主任学习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小学班主任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程规划以及班级学生管理中,对于心智教育缺乏一定的重视,在新形势下,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思想号召,教师应该积极学习相关的思想和理论知识,了解小学生基本的心理健康问题,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等,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学校要组织小学班主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会议,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定期汇报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实现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反馈和管理。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是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理念之一。全面发展是指不仅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培养一定的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全方位得到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强调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起始阶段,正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抓好这一时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使每个个体都能受益,收获丰硕的成长果实。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作为学生的班主任,要在日常管理和心智教育中融入科学有效的内容,向小学生科普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师生的互动以及同学之间的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发挥小学班主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艳花.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生(中旬刊),2020(08):25.
[2]彭林.新形势下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学周刊,2020(24):158-159.
[3]韦惠敏.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23-224.
[4]郭振强.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2020(16):33-34.
[5]赵吉香.刍议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