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  周精燕
[导读]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精燕
        宁波联合实验中学 浙江省宁波市315803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高效课堂构建,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由于大部分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一定滞后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不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有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创新结合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了适应新课标教学模式的要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加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因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有效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相应的知识。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大部分学校和教师来说,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个人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作为保障,使得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活动难以落到实处,整体的教学质量达不到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学校认识到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不参加初中阶段的考核考试,大部分的校领导和教师对于现代教育的相关概念不够了解,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把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参考依据,没有认识到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缺乏足够的硬件建设。由于受到条件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的影响,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理论知识教学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加强理论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实践操作方面的教学,导致其整体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还面临着课时被其他学科的科目占用等现象,导致其教学课时得不到有效保障。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完成所有教学内容的授课,这就增加了教师课程计划制定的难度。
        二、基于小组合作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1.构建良好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意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强信息技术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氛围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加强探究,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小组内的学生能够互帮互助,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1]。例如,在《学会组装计算机》教学中,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电脑的内部硬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能够结合相应视频内容加强学习,有效掌握基础知识。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一台废弃的但是内部硬件齐全的电脑,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各个硬件的特点及它们的安装方法。在了解了电脑的主要硬件部件之后,最后通过小组的分工,利用网络资源来配置一台符合教师要求的计算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有效的多。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显现学生主体地位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导学生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应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在小组互动的环节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认识,让学生能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2]。例如,七年级上册word的教学中,由于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实操性相对较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会文档段落间距,设置页面设置,并学会使用项目符号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共同收集学习资料,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各自分享自己对word文档制作的看法和见解,以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于小组内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来负责收集资料,并完成word,纸张大小,纸张方向,页面设置等相关活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学会使用word图片项目符号的使用。通过分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3.加强实践教学,构建良好小组合作平台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相应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加强小组类的实践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小组内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3]。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太阳能热水器》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查找资料,实现对资料的筛选归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设计模板和设置页眉页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确定学习主题,让学生能够在网络上查找太阳能利用发展的成果和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借助网上教学平台,借助互联网,指导学生加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组合作,分工协作,资料共享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
        在指导学生完成资料搜索,关注时事,有效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当今科技发展图像和影像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结语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强思维上的创新和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精神。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促进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大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开展探讨[J].教育界,2020(46):83-84.
        [2]莫云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3):111.
        [3]韦雪萍.基于案例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1):178-179.
        【作者简介】姓名:周精燕(出生年月:1983.12),
        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学历或者职称:大学本科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初中信息技术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