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浅谈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  杨婷
[导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人类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杨婷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小学     830002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人类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从我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起,我看到的很多教学理论就多次提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站在讲台上,但必须完全放弃权威,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陶行知说过: “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多的创造者,让最多的创造者繁荣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平等,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说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从中受到启发,感染。
        二、关爱后进生
        在课堂情感交流过程中,如果不关心和尊重学业不良学生,就无法达成共识。记得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堂课接近尾声,要引导学生如何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我随机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称许多动物濒临死亡。让我们设计一个广告,呼吁保护环境和动物。没有标准答案,而且不止一个答案,给他们五分钟准备。在教室里沉默片刻之后,同学们赶紧说出了自己的广告词,突然,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的一个男孩站了起来,平静而胆怯地说了一句话: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任。”.这是一个几乎从不发言的孩子,我认识他是因为他不止一次被老师告状。他长期以来一直是老师心目中各科成绩都很糟糕的学生,但他却熟练的说出一则广告语,而且证明他平时善于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他一讲完,我就和学生们一起鼓掌。他满脸通红,不知所措。课后我找他谈心,尽量都是鼓励他的语言。后来,他的性格开朗多了,课上也主动发言上,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对于其他的学困学生我也没有放弃他们,渐渐的老师和学生有了感情,教与学就互动了,我也找到了因材施教的基础。其实,我们眼里的“落后生”如果得到了关心和尊重,他们会对学习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会由被动转为主动。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要尊重和关心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而且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开发,因材施教。
        三、要相信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认为学生的基础不扎实,所以在课堂上不够信任,总是觉得有太多的东西要说,甚至害怕学生不理解,一遍又一遍地讲,结果还是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其实新《课标》也一再引导我们,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教他们,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索。这样,学生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四、将机会留给学生
        一个班的学生是参差不齐的,同一本书、同一篇课文,或许他们的阅读方式不同,理解力不一样,收获的知识和感情就不一样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有思考、展示的空间,我们不应该追求统一的所谓标准答案,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答案,而且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努力让每个人都能说出来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弥补不足,相互促进。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的就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交流,互相评论,互相补充。不仅锻炼了孩子们听的能力,评价的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学会了取长补短。让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也发挥自己的主要作用。
        五、改变传统教学,关注分层教育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是最直接的方式。曾经我们一直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所有学生的课堂都是千篇一律。例如:大家都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就是一生字,二词语,三读句子......先带读,再指名读,然后全班读......类似于这种教学方法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不能真正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没有新意,没有提高。我偶然看到一个“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研讨主题,分层教学其实是在切实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智力、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层次的同学分组,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我认为以下的教学策略值得学习。
        1、学生分层
        老师通过观察、单元测试、课堂回答、问卷调查、与学生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人,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理解能力和作业等,把学生一般分为: a (低水平)、 b (中水平)、 c (高水平)三个层次。设立了4个异质性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 a 级学生、2名 b 级学生和1名 c 级学生组成。学生的水平应该是动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必要重新分层,使学生有一个进步的机会;有时在课堂上根据学习困难学生达到的标准,及时调整把他们放到 b 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仿照这样的分层,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一个小组的成员相互协作、配合,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
        2、目标分层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除了要反映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根据班内每个学生的水平,制定长期和短期教学目标。一级学生采用“低起点,简单化,多鼓励” ;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这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活跃起来,都能有收获,继续体验成功的喜悦。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教学分层,作业分层等
        例如:每学期假期作业,我都会给自己任教的班级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二年级的暑假时,我就设计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自由选择阅读材料。低层次学生可选择简单的注音版童话寓言故事等;中等水平的学生除了阅读故事,还可以适当的选择《笠翁对韵》等简单的小文言文、科幻类小文章等;高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经典例如《窗边的小豆豆》等文学书籍。
        到了中年级阅读时,低水平学生可以写积累性的阅读笔记,如摘录;中级水平的学生可以写理解性的阅读笔记,如归纳笔记,选择喜欢或精彩的词句分享自己的感受;高层次学生可以写创作类读书笔记,如感想,仿写等,它要求读者从原作出发,写出自己的感想、认识和评价。
        总之,“因材施教”确实老生常谈,但在教学中一直不容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和师生互动真的可以使教学过程成为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始终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使我们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和广泛,并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