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萍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荆河街道滕南中学
【摘 要】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了重视,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保证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并以引导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进行阅读学习,在不断的自主阅读中得到能力的提高。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希望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兴趣与能力;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 语文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拥有优秀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引起学生重视。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语感,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方面,三维一体。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将三维目标结合起来,相互穿插实现;统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及发现式、小组式、交往式、启发式学习,综合作用于阅读教学中。 本论文将就目前我国国内初中语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促进初中生语文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目前我国国内初中语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 那就是由于选拔淘汰性的存在, 学校和教师过于关注学生成绩,认为成绩是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的唯一标准, 信奉“成绩至上”的观念,应试程度严重,忽视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选择。
(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常教给学生的是固定的答题模板。 比如,“……”这个词,在文中生动形象/淋漓尽致/简单明了地写出了事物“……”的具体特征/形象。 在大部分情况下, 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按照说明文、散文、记叙文、议论文、诗歌等划分出大致的类型,然后语文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依据不同题材文章的答题类型进行归纳总结,给学生现成的答题模板,要求学生按文章类型套用与之对应的模板,往里面进行简单的填词、换词就可以了。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升学压力,但是,长此以往,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意识失活。
(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阅读时间的合理安排,在阅读内容(名著阅读,杂志阅读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指向性;另外,由于学生和家长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没有养成阅读吨好习惯;最后,学校配套资源不齐全也是影响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丶提高课堂效率,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要讲求方式方法,循序渐进。
与此同时,学生阅读技巧的掌握与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语文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而是应当依据教育心理学及相关教学技巧,在遵循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章主题大意、中心思想。
(一)教师转变观念,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教师要转变以往传统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则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课堂角色。 如此一来,学生自然会从“要我学”切换到“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只有教师教学观念改变了,才能改善学生的课堂地位,令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掘学生语文阅读的潜力,唤起学习的无限可能。 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感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小组之间彼此沟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语文阅读中实现“双赢”和“多赢”,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合作意识。 教师还可以布置手抄报形式的阅读汇报作业,供学生自由发挥。
(二)创设阅读情景,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和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上早自习时,积极组织各班大声齐读课文,感染学生情绪,带动学生阅读激情, 让学生在书声琅琅的氛围中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除此之外,班级文化建设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在学习园地模块和黑板报上下功夫,以阅读为主题进行贴纸、板报宣传,彰显各班语文阅读的不同特色。 其次,班级图书角建设,呼吁学生自发从家中带书过来,阅读共享;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班费,合理购置一些经典名著和不同类型的书籍,充实学生文化生活,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另外,学校图书馆要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多进行语文相关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在学习时间紧张的前提下,广泛涉猎不同类型的书籍,学会精读和泛读,有选择性和目的性地进行阅读。 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建议,帮助学生筛选出真正有阅读价值的书目。
(三)整本书阅读,制定阅读计划,养成好习惯。另外。可以安排名著阅读系列课程,借助微信群公众号开展寒暑假名著阅读和读写活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大量阅读和积累课外知识,形成阅读成果,开学展示评比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关注和支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挑选并输送优秀的阅读材料,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方案,及时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掌握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指导。 与此同时,学生阅读兴趣的维持与阅读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家长的协助,语文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促进学生阅读方面进行家校合作,形成家校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每学期要布置一定量的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将阅读过程中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摘抄好词好句,做好积累。 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统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唤起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注意维护学生阅读兴趣的持久性。
【参考文献】:
[1]张芹.构建初中语文阅读 教学中的“少教多学 ”模式的探讨[J].情感读本,2018(20):1.
[2]于 潇潇 .浅谈 初中语文 阅读 与写作 的 有 机 结 合 教学———“以读悟写”[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6):2.
[3]蔡长 洁.探索初中语文综合性阅读教学[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9(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