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丽
农安县伏龙泉镇中心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也要随之改进,也就是说,语文老师不能够总是运用以往的那种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而是需要进行变换,如此才能够更加高效地保证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即是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极开展自学活动以及传授学生阅读方法三个角度出发,对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加强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逐渐成为关键。所谓有效教学,即是以学生为中心,专项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包括多方面内容,如学生的阅读理解感知能力、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的掌握其中所用方法的能力等,当学生拥有较强的上述能力之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便能够得到综合性的收获。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阅读技巧的传授与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中的阅读能力有所发展,并最终取得语文学习能力的进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寻求这位老师的帮助,让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主动展开语文阅读学习,这样不仅自身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会变得更加顺畅,而且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也会因此而得到提升。所以,语文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激发。
具体而言,语文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匹配的方式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语文老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代入的方式展开教学。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比较喜欢表演和模仿,但是在教学中多数的语文老师却扼杀了学生们的表演天性,这显然是不明智的。语文老师应当将学生的天性和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融合,才能够有效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注重观察,这种观察并不仅仅是观察学生的表演,同时还要通过学生的表演了解学生对于自身所扮演人物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在学生表演结束之后,语文老师还要从指导学生表演的角度出发,将语文阅读当中的有效性信息加以渗透。比如,学生的表演需要融合人物的性格,这样的表演才会使得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更具有生命力和解剖力。从而,学生也就会主动性的从文章当中挖掘各色人物的性格特点,以此提升学生对于文章人物以及文章主题的探索和分析能力。
二、积极开展自学活动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并且在能力发展初期,学生自己难以熟练应用语文老师所教学的相应阅读技巧。因此,语文老师需要在课堂中基于学生能力的变化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自主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能力的锻炼,能够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针对性,进而实现逐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目的。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语文老师还要快速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好地发展。
具体而言,语文老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以往语文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总是通过建议的方式开展,但是这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因此,语文老师应当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式加以变换,主动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才能够真正促使学生的自主阅读得到落实。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语文老师也要做好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比如,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文章进行分享,然后还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方式,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进而保证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三、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指的是人们进行文章阅读时的思路。很多小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时,其通常还是采用的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方式教学,这样不仅难以有效性地提高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还会使得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变得茫然。对此,语文老师就要对此加以变换,如此才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升学生们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具体而言,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于如何进行有效性的语文阅读学习进行思考,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小学生都没有思考过的,而是始终按部就班的跟随着老师的思路展开语文阅读学习。这样不仅难以有效性地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们的最终阅读学习效果。所以,语文老师就要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阅读,以及我们通过阅读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只有把这个搞清楚,小学生才会知道如何进行语文学习。为此,语文老师刻意专门选择一节语文课或者自习课的时间,和学生主动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语文老师还是要让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进行阐述,先听一听学生们的想法,看看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是如何进行认识的。然后,语文老师再根据学生们的思路进行指导。比如,小学生认为通过文章阅读,应该体会其中的中心思想。那么语文老师就可以顺着学生们的思路进行深挖,即如何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此时,小学生就会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如果小学生不能够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有效性地回答,那么语文老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挖掘作者人物的性格,分析作者对于人物或者景物的用语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知道原来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接下来,语文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以此加深学生具体方法运用的体会。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增强。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当立足于阅读教学中,融入阅读技巧、思维工具等内容,以这些内容增强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更快的发展。此外,语文老师认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这样的理念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情绪。
参考文献:
[1]姚晶婷.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J].天津教育,2019(12):72-73.
[2]王敏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8(08):7.
[3]黄俊.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4):150.
[4]谌建强.关于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的有效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