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冲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被列入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情感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并伴有喜、怒、哀、乐四种情感,人的思维状态与他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情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有效的学习与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是痛苦、恐惧、厌恶,那无论如何努力都是无法学好数学的;而倘若对数学表现出好奇、满意、欣慰,则会对数学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情感教育对于数学教学非常重要。通过追溯四个教学片断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气息,来谈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的催升过程,不妥之处恳请指正。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情感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催升作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数学教学;催升作用;策略
引言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以此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等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数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其内容更是涉及数学发展历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因此通过融入数学史来渗透数学文化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师重要教学任务。且通过数学史的有效融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所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也有所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也随之得到提升。但受制于应试教育思想等因素影响,高中数学教学环节并未有效渗透数学史,远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一、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分析
高中数学学科内容复杂而繁多,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大大增多。无论是在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上,还是高中学生学习上,都较之从前增大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延伸拓展,纵向、横向串联到一起。部分数学基础知识薄弱的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觉非常吃力,形成许多障碍。数学知识点理解更加困难。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方面,虽然是以初中为基础的,但是抽象性大大提高,需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思维从表象的感性理解向深层次的理解思考转变。数学知识关联系和系统性降低,与初中阶段相比其关联性和系统性都有一定程度降低,独立性提高。在教学中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模型。抓住知识的关键着力点,进而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才能发展高中学生数学知识综合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尤其是高中数学,难度又是提升了一个档次,给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模从根本上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提出了建立数学模型的理念,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十分重要。首先受制于应试教育思想及繁重的课程压力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并不重视非高考点的数学史,对于书本上的数学史资源也不够重视,教学中缺乏数学文化渗透,最终导致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提升。其次部分教师也认识到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但渗透数学文化的思想原则及路径存在局限性。这一是体现在部分教师没有立足教材为基础深度挖掘并寻找适宜的数学史资源,进而导致教学缺乏科学性;二是体现在部分教师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渗透数学文化的方案与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能力等基本学情相距甚远,进而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最后部分教师自身缺乏丰富的数学史积累,只了解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书本外学史知识,加之学校层面缺乏与之相关的培训,进而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无法得到稳步提升,数学史在教学中的持续、高效运用也因此受到影响。
三、情感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催升策略
(一)师生关系良好是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前提
要想做到师生关系良好,高中数学教师还要积极开展情感方面的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能走入学生中间,拉近彼此之间心与心的距离,让高中学生们感觉到数学教师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高中数学教师还要化身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不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师尊形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被重视。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深化数学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们都乐于上数学课、主动参与数学课、喜欢数学课,进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增进学生中间情感,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高中阶段,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受到来自应试的压力,许多学生甚至对于高考产生了惧怕心理,有部分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提升数学成绩,为学生设置大量的“题海战术”,也有的教师干脆直接将考试题目放入教学中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对一部分学生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没有想过学生对这些知识到底能不能较好的消化掉。如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的话,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的还会出现讨厌数学的现象。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加入自主合作探究,不仅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还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和加轻松的高中数学课堂。
(三)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因数学学习难度较高,且学生认知能力受限,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所接收的知识多来源于教师的讲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丧失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信心逐渐磨灭,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应用情感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鼓励,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如以“三角函数”教学内容为例,教师讲述此节课时,可先向学生提出如下数学题:假设一个三角形中存在sin2B=sin2C的关系,则此图形是什么样的?此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问题提出时便可回答:分析已知条件可得出2B=2C,由此得到,B=C,据此推断此图形为等腰三角形。部分学生在教师回答结束后意识到教师答案存在错误,此时,教师便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存疑之处,大胆提出自身观点。教师借助将此种教学方式应用至教学活动中,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至课堂教学活动中,踊跃纠正教师所存在误区,并得出2B=π-2C的结论,学生通过纠正教师回答发现,此图形存在第二种可能。教师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应及时加以鼓励,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进一步激发。借助此种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也得以激发,同时学习自信心也得以增强。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并建立“情感场”来根植情感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了较大幅度的催升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好似“情感的绿洲”,只有教师情理融合,倾注自己真挚的情感,才能让绿洲上“娇嫩的花儿”充满旺盛的活力。正是应为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效能,我们需更加关注并强化渗透,使其发挥催升作用,让课堂教学散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宋建华.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讨[J].教书育人,2019(32):68.
[2]薛金莲.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情感情境教学[J].考试周刊,2019(91):70-71.
[3]王飞虎.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感教学有效提升[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1):17.
[4]张淑英.高中数学课中情感教育的融入研究[J].中华少年,2019(31):230+232.
[5]林嗣艳.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