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胜利中学 150424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相关教育者提出,学校和教师应吸引家长及社会力量参与到德育教学中,全面优华德育教学,在提高德育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家校合作
引言
校,教化之本;家,教育之根。在物质丰富的现代,养容易,教育难。对待孩子的教育,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只有家庭与学校通力合作,才能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了解家庭,认识家庭教育的多样性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不论是正面的积极影响或负面的消极影响,都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学生与家长沟通,促进学生良性发展。宣传好的家教方式,创设适合不同家庭的教育情景,学中做,做中改,改中坚持,纠正家庭教育方式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的问题和误区,是当下教育者的必修课。起步就是深入家庭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梳理家庭教育呈现的失衡线,为家校共建的合作效能而奠基。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挣脱,是家校联通的不懈动力;师者尊重个体,转变家校相处角色,已是时下教师的责任。教师逐步变成“聆听者”,从“传达”变“分享”,从“解释说明”变未“换位思考”。其实相对于前者,做一个聆听者、分享者、换位思考者,更符合学生成长的轨迹。教师与家长应该更多地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形成良好的家校沟通方式,让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
二、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从大部分初中德育家校合作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完成上级任务形式开展德育教学。虽然部分学校已成立家长委员会或定期为家长开展教育培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并未与实际工作相融合,无法较好地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究其原因多和缺乏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关。对此,要想保证家校合作效果,学校就需要针对德育教学家校合作做出明确规定,即规定学校和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权责,避免推诿责任和越权干涉等情况发生。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在网络平台实施监管,目的在于保证家校合作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一旦出现违法行为也可有法可依,充分保护学校和家长的权利,推动德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针对家长委员,学校应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长效机制,使其更好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避免活动流于形式。此外,学校还需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督查,保证设置的每一项德育教育内容都能落到实处。
三、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家校合作的途径
举办家长学校是现在许多学校完善优化家教网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学校不但可以传播学校教育信息,还可以开展多种公益类的讲座,融洽与家长的关系,实现小学家校合作效果的有效提升。家长学校也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与理念普及更新的重要平台。在家长学校中,家长既为受教育者,也为教育者。学校作为组织部门,定期开放家长学校,邀请专家解读当下的教育政策,家长以受教育者身份参与其中;而在家庭教育经验的传输上,家长扮演的则是教育者。无论是哪一种角色,家长都能在其中接收有效信息,提升自身教育水平,进而防止错误教育现象发生。学校需使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到家长学校中,如使用为学生发放积分奖励的形式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形成孩子督促父母学习的局面。
另外,从广义角度分析,家长学校面向对象除了家长还有一线与二线教育工作者,教师是课堂直接组织者,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多数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其他方面。家长学校可以帮助教师弥补教学外的育人知识,从学生心理成长角度入手引导其发展,进而创新育人形式,与家长一同讨论出适合现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育人方法。
四、提高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尤其是与家长沟通的能力、特殊儿童教育的能力
目前,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价值观等家校合作重要方面胜任力不足。比如,当家长在向教师询问孩子近况时,得到的回答常常只是“挺好的”或者“还不错”,到底是“哪方面不错”“哪方面好哪方面不好”缺乏专业表述。在此,笔者给教师的主要建议是要读懂学生,科学育人。如在应对校园欺凌事件时,要读懂学生什么?第一,我们要读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青春期阶段,由于学生大脑发育不平衡,欺凌事件发生更频繁,影响更大,所以如何给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如何给学生正能量,是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去做的第二,要读懂学生的自身特点。校园欺凌中有欺负者和受欺负者两类主要角色。欺负者往往更敏感地寻找发泄的出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事情会更敏感,倾向于敌意归因,更容易想到攻击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受欺负者自我评价较低,往往没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常以哭等退缩的方式做出反应,所以要培养其自信心,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五、共建家校互育新理念,共商教育价值观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时,必须让家长成为团队的一员,为德育的开展建言献策,启发家长在德育中获取更多灵感。从“育儿方法”到“课程建设”,教师应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这一重要职责出发,通过家校合作真正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教师可邀请家长一起研讨、制定并完善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以开放、融合的心态,打破校园的围墙和心灵的壁垒,与家长、学生形成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让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结合,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加强教育渗透力,完善家校教育评价体系,呈现家校教育的多维互动,在对话、协商、共享中走向教育的未来。
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随着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信息技术实现蓬勃发展。教育领域也因信息技术发生较大改变,德育教学也不例外。相关研究指出,教育也如其他行业一样需要投资,只有充足的投资才能保证教育工作正常运行,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初中学校也相继完善了自身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QQ群、网络管理中心、计算中心及校园广播电台等信息化交流平台,这无疑为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及社会沟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因而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德育教育发展。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班级微信互动平台。微信是当前较为流行的社交软件之一,教师可组建微信群让家长参与其中。这种方式不受时空限制,教师和家长可通过微信随时随地表达自身对某件事情的观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校应重视并加强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养,帮助家长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家长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积极地与孩子一起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程,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敏玉,章乐.论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失位及其应对[J].教育视界,2020(34):4-7.
[2]邓朝全.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27-28.
[3]陈致亮.基于微信平台的小学家校合作制约因素分析[J].新课程,2020(48):32-33.
[4]王俊成,张春林.创新家校合作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12):17-18.
[5]张烁.家校共育携手同行[J].中国民族教育,2020(12):19.
作者简介:姓名梁春秀(1977.10.13),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