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杨春懿
[导读] 在新课标改革的前提之中,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老师更加关注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教育,

        杨春懿
        四川省江油实验学校  621700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前提之中,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老师更加关注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初中语文老师应该让初中生成为语文课主体,积极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出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质量,培育初中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达到可以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
        近年来,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国家多次强调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它是学生品德塑造的关键,是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提升的基础,是学生追求卓越、走向成功的法宝。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语文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然而,由于管理上的疏忽,一些潜在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例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非常有意义。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创建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能力的价值观念。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程的改革,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其中文化意识表现的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体现了学生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条件。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做到品质和能力以及知识的有效融合和协调发展,教师要对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重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构建一个高效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从多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素养是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表现,良好的语文素养代表着一个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对课本外的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且灵活运用。而高效课堂就可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较好的提升,这主要是因为课堂的教学效率较高,在同样的时间内,高效课堂下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知识,教师也可以用剩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都能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步骤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课堂当中,通常都是缺少对课堂的评估和审核的步骤,初中语文老师审核应该安排在课后的练习里,用练习题的方式对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进行一个充分了解。建造一个多元化的审核和评估结构是建造高效率初中语文课堂的措施,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及时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了解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建造一个要求的考核框架。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建造一个多元化的考核评估结构,首先要思考检查的方式,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提出问题、探讨表达等等各种方法在教学当中实行检测初中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其次就是把课上的教学和课下的检测相结合,根据初中生在课下的检查状况制定出有效果的教学方式。

联系初中生的情绪和心理的情况,初中语文老师在检查当中应该把鼓励当作前提,防止伤害初中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初中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减弱。另外,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建造是要通过语文老师和初中生共同努力的,利用符合事理的评估框架,科学地反响出初中生对于语文课的真情实感,经过初中生的反映,语文老师就能够了解到自己教学方式上的不足,这是改善教学方式的一个关键参考,初中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地采集初中生对于自己课堂的点评和对自己的意见,仔细研究初中生给予的意见,接纳合情合理的建议,并且把它运用到以后的语文教学生活当中。初中语文老师能够定期地收集初中生的建议,经过调查试卷认识到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想法等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善。
        (二)进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教学的主流,这种教学需要教师的配合以及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清点班级学生人数,然后以4人为一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任命一位组长。上课时,教师先用半节课时间讲授知识点,然后布置任务,让各小组组长组织组员搜集资料、制订方案,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最后,各小组完成一份任务报告并上交学习委员,学习委员再将报告交给教师,教师在下次课堂上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做得好的要提出表扬,加平时成绩;做得不好的要适当批评,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语文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教师加以营建和发展。师生互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并不多,传统的课堂主要是“填压式”教学,学生并不是教学的核心和主体,因此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学习效率较低。在新课改下,要求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园地,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发展,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如在教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诗歌中新颖的意象表现出来的情感。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过度讲解,缺少与学生互动,易产生学生注意力涣散的局面。笔者教学时在朗读过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注意:同学们读的过程注意到诗歌四个小节有什么特点?(学生基本都能发现每个小节后的反复),此时学生开始探究这四句的语句有何不同,进而自己分析每小节不同的意象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很快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拥有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高效率的课堂的创建,是需要增强初中语文老师对核心素养观念的关注,根据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探究思索出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调动初中生在语文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初中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达到培育初中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小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7):10.
[2]李达.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以鲁迅作品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27):5-6.
[3]曾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8):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