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徐丽娜
[导读]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之一

        徐丽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曙光乡中心学校161634
        摘要: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之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思想性、情感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章,大多是文道结合,文质兼美的文章,处处隐含着德育的因素。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主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但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其状况令人担忧。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重名利轻道德的社会风气,还有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局限阻碍了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德育;初中语文;渗透实
引言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和文化,还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端正的价值信仰。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德育融入语文学科教育中,通过对课本内容的解读渗透人文思想,通过教学评价体现对学生的关怀,通过对诗词文章的审美教学渗透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态性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
一、德育与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内在联系
        对于初中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德育也能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与语文这门学科存在较多的契合点,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来说,德育和语文教学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辅助工具来讲解相应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德育知识,既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也能够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方法向学生讲解语文知识,让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爱国情感,尊老爱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其他的学生能够相互帮助,这些教学目标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德育教育内容作为载体进行语文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养成健全的人格。经过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既能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在根本上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当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对于道德的足够认知和重视
        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处于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不知不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容易将利益看得过重,而缺少对道德的足够认知及重视。另外,学校和教师也十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把学业量化的分数放在首位。这样便使得不少学生出现了价值观的偏差,认为自己只要考到更高的分数即可,对于思想道德并不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接受的德育不足,很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二)抽象说教脱离时代
        虽然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德育教育,但是语文课文中的德育内容却较为单薄。我们对于课文的一些主题的理解过于政治化、单一化,着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却很少涉及到学生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脱离时代发展。进而对学校的德育教育产生怀疑甚至不屑一顾。这种情况,究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以“重天理,轻人欲”为主导思想,虽然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传统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也使我国的德育教育更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缺乏对个性情感等的培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实践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言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重点讲解,在教学活动形式方面需要做出相应的创新,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汉语言,并且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化的独特性,使得学生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人,这样也可以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既能够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也能够充分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比如说,对《沁园春·雪》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讲解该首诗的创作背景,毛主席在抵达陕北后,全面开展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经历了重重困难,欣赏了北国风光,进而创作了这首词。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德育渗透,指导学生理解该首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而理解其意境,让学生能够感受毛主席的豪迈情怀,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二)在群组讨论合作中渗透德育
        初中生的语文水平有高低差异,每个人的思路视角也会不同。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同学之间学习互助,这对培养学生形成开朗的个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作用。比如在写作训练活动中,以往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解读一下写作资料,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然后就让学生空想着去写,真正的写作应该是一种情绪饱满的行为。作者应该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应该在写作中有畅快饱满的表达欲。也许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同,写作的思想感情和主题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写作,热爱写作。比如主题为《学写游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了解到一些同学曾经有过出游旅行的经历。那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出游体验,分享出游的攻略,讨论要出游的话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准备。在此基础上再一起讨论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游记,应该在游记中记录哪些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自然能够对写游记有更多的体会和心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其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写作内容更加充实,情感表达更加真挚,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游记。
        (三)组织教学活动渗透德育
        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确保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针对性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开展三观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借此让德育深入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具体来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成语接龙、诗歌朗诵,也可以让学生做手抄报,参加演讲和讨论会等,令学生接受良好思想的熏陶,挖掘其积极正面的情感,以此达到德育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组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朗读活动,在锻炼学生朗读技巧的同时,让学生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到主人公抱有怎样的坚定信念,感受其高昂的情绪,以此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理想,建立端正的人生观。由此可见,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成为德育开展的理想途径,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进行实践,以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语文教学和德育均体现出显著的成效。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可谓密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实际上是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目标落到实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渐进式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区别于直接的德行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水平,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以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J].学苑教育,2020(31):19-20.
[2]段小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1(01):121-122.
[3]张林云.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2020(49):50.
[4]何鹏明.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教育(教学),2020(11):59-60.
[5]朱秀丽.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吉林教育,2020(31):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