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济南市丁家小学
摘要: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拓展学生语文视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文言文的本质特征来看,它是现代白话文的经典概括,而言简则是文言文的显著特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知能力的不同,对小学文言文的内容进行了选编。《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重视起步教学,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关注的问题。针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和现状,探讨了小学文言文教学实现衔接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衔接;教学
引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通行的书面载体,文言文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是丰富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有效途径。但是,文言文在语言形式上的高度概括性及其字词意义、句式特征、语言背景等方面与目前的白话文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文言文教学是学生接触、学习文言文的开端,它需要教师发散教学思维,拓展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搞好文言文与其他语文知识的衔接,从而进一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特点及现状概述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实施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近年来,加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普及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指出,长春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重较大,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通过对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分析,该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具有很强的基础性、诱导性,大部分文言文语言古朴纯正,符合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文章篇幅短,内容精辟,大多来源于成语出处、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等,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给学生正面的人生启示。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文言文教学是以培养和启发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为中心,对学生而言,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并不一定适合学生。钱梦龙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死角。长久以来的教学思维定式造成了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事无巨细,通篇的文言文都由教师逐字逐句讲授,教学侧重于字词意义、语言特点、文言句式,忽视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感受;同时,由于语文考试的侧重也趋向于此,使文言文教学偏离了原意: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语言文化,丰富语文生活,提高鉴赏水平。
二、小学语文衔接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1.品读文言文,培养语感文
言语教学一般安排在小学高年级,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力后,再进行的延伸教学。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从日常观看的电视、电影、网络视频中,会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一些文言文方面的知识。
尽管目前尚未形成特定的文言文认知,但它已在潜意识中对文言文产生了感知。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语感极强,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与现代白话文不同的是,文言文在字义、句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有些字要经过反复的翻译才能准确理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品读便成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要途径,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可根据实际选择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一般有自由品读、分角色朗读、精读、略读、背读等方式,通过品读,能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古朴纯真的文言文意境,为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2.文白结合,实现教学无缝衔接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均以文言文和白话文相结合为基础。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新奇感,这是他们对陌生事物的思维常理特征。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文言文的学习。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注重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举例来说,在《贾岛笔记》一文中,文言文的结构很有条理,情节很吸引人。开头说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写了一首诗,然后苦于选择“敲”字,因为深思熟虑敲二字的意义而挡住了韩愈的路,之后与韩愈一起论诗,得敲字为佳。透过白话文的翻译,能使学生真正体会诗人反复吟诵,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当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不妨安排学生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文言文的情景,增加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
3.重视文化元素,提高学生欣赏品味
在很大程度上,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而文言文的语言文字往往具有独特的美学气质。为了实现文言文教学与其他语文知识点的衔接,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教师应注意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文言文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使其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提高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比如,在《欧阳定稿》、《荆公改语》等文言文中,我们可以挖掘出古人写作时严谨刻苦的精神,教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一种高度认真负责、细致细致、思维严谨、勤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结束语:综上,文言文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为日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文言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文言文的鉴赏,也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提高自身的语言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庆丽.抓好起步教学,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之我见[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
[2]王飞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小升初的衔接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8,000(015):53.
[3]张彬,张娟.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例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J].中学教学参考,2015,000(025):20-21.
[4]王维.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初探[J].天津教育,2020,000(004):109-110.
[5]耿志燕.小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7(48):104-104.